本报记者 孙丽朝 北京报道
4月29日,大秦铁路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一季度,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601006.SH ,以下简称“大秦铁路”)实现营业收入178.01亿元,同比下降2.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5.63亿元,同比下降15.76%,业绩下滑幅度较2024年有所收窄。
同日发布的大秦铁路2024年财报显示,2024年,大秦铁路实现营业收入746.27亿元,同比下降7.89%,扣非净利润90.36亿元,同比下降24.44%。
大秦铁路方面表示,核心经营资产大秦线的运量进入平稳运行期,公司内生增长的动能有所减弱;可转债转股摊薄每股收益,安全、折旧、人工等刚性支出持续增长,对公司资本运营能力、经营创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煤炭供需格局持续宽松
当前,铁路货运是大秦铁路主要营业收入来源,根据财报显示,2024年货运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72.88%。2024年,大秦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70622万吨,同比下降2.7%;完成换算周转量3685亿吨公里,同比下降6.3%。核心经营资产大秦线完成货运量39215万吨,同比下降7.1%。
煤炭是大秦铁路运输的主要货品,2024年煤炭发送量占公司货物发送总量的83.4%,煤炭市场供需状况与公司业务经营相关度较高。2024年,公司煤炭运输量58907万吨,同比下降5.1%。
对于公司煤炭发送量下降情况,大秦铁路方面分析称,上游货源受限。受“三超一隐”整治、环保安监加码等因素影响,公司主要货源地山西省煤炭出现减产,管内优质货源阶段性短缺现象时有发生,对完成货运任务形成抑制。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山西省原煤产量为12.7亿吨,较上年减产1.1亿吨。
此外,公司还要面临进口煤炭冲击。2024年进口煤炭延续高位增长态势,全年煤炭进口量5.4亿吨,增幅14.4%。大秦铁路方面表示,进口煤炭多由海运直达港口,对大秦线铁水联运煤炭需求形成替代。
目前,我国能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2024年,国内清洁能源发电对火力发电替代效应进一步增强,尤其是4—8月份的丰水期间,水电对火电市场挤压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需求。总体看,煤炭供需形势较为宽松,煤炭价格重心有所下移。
2024年国内动力煤从年初900元/吨以上的价格,在震荡中持续走低,至年末消费旺季期间跌破800元/吨。进入2025年,煤价仍呈持续下行趋势,在今年3月初已跌破700元/吨。
截至4月29日,CCTD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参考价为658元/吨,同比下跌174元/吨,跌幅达20.91%。
对于煤价持续走低的原因,卓创资讯煤炭分析师赵丽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国内煤炭供需格局持续宽松,是当前国内煤价重心不断下移的根本原因,目前国内煤价已创近五年新低。
那么,2025年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宽松格局是否有改善,赵丽预计难有明显修复,全年煤价仍会继续承压。
“但由于当前市场煤价格已明显低于长协煤价格,且低于进口煤价格,性价比优势比较明显,且下半年迎来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用煤旺季,需求端支撑也有望增强,煤价继续下行空间有限,且不排除在用煤高峰季期间存在阶段性反弹行情。”赵丽表示。
2025年保量保收保利挑战较大
由于今年煤炭市场持续低迷,众多对煤炭市场依赖较高的企业业绩承压。
近日,多家煤炭企业披露一季报,其中,在22家已披露业绩的煤炭企业里,有19家公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如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01088.SH)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95.85亿元,同比下降21.1%,归母净利润同比降约18%至119.49亿元。
对于这些煤炭业务依赖型企业业绩下滑原因,赵丽表示,一方面是受一季度国内煤价重心明显下移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各环节煤炭库存量比较充足,煤炭销售遇阻,销售量下滑较多,量、价两方面均受压制,导致企业盈利情况不佳。
那么,2025年的经营形势又如何?大秦铁路方面表示,今年影响经营形势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公司也将要面临诸多挑战。
当前,全社会煤炭库存偏高需要消纳、煤价偏低运行影响发运积极性,叠加煤炭安监形势趋严、进口煤持续冲击、能源结构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等影响,铁路煤炭运输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大秦铁路方面认为,公司煤炭货源区域性不平衡、运量阶段性不饱和等情况依然可能发生,公司煤炭运输业务保量保收保利的挑战较大。
对于2025年的目标,大秦铁路方面表示,2025年预计旅客发送量4500万人次;货物发送量7.1亿吨;换算周转量3700亿吨公里。其中,大秦线货物运输量4亿吨。全年营业收入预算为780亿元。这意味着,2025年,大秦铁路的营收和货运量预期均将比2024年略有增长,增幅分别为4.52%和0.54%。
(助理编辑:朱会珊 审核:杜丽娟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