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晏国文 卢志坤 北京报道
(行政处罚信息。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官网/截图)
肿瘤医生推荐一名患者做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公司给予医生200元好处费。近日,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管局微信公众号披露了基因检测商业贿赂的典型案例纪实,揭露了上述行业内幕。
《中国经营报》记者查询相关行政处罚决定书发现,涉事企业为上海至本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至本医学”)。至本医学是一家生物医疗科技公司,面向肿瘤、癌症患者开展基因检测活动,协助肿瘤、癌症患者进行精准治疗。
2018年12月28日至2022年1月26日,至本医学的员工王某某与某肿瘤医院一名医生达成约定,由该医生利用医生身份的影响力向患者推荐至本医学的基因检测业务。
该医生每推荐一名患者,王某某便给予其200元好处费,期间累计给予医生好处费11.62万元。
至本医学允许王某某将前述费用,以餐饮费、打车费名义进行报销。经审计,通过上述方式,至本医学最终实际获得基因检测业务订单309笔,涉案销售金额为477.62万元,违法所得共计229.2万元。
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管局认为,当事人至本医学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2025年1月13日,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管局对至本医学没收违法所得229.2万元,罚款100万元,合计罚没金额为329.2万元。
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管局在科普文章中称,涉案企业企图通过虚假报销、隐匿资金流向等手段掩盖对医生行贿的违法事实。案件始于患者举报——某医院医生与上海某医学检验所员工王某某的异常往来。
执法部门突破重重阻碍,通过逐一梳理涉案订单资金流向、核实销售人员的实际工作内容、劳务关系等,识破涉案企业精心设计的“劳务挂靠”障眼法,以及诸多掩盖行贿资金的行径,锁定上海某医学检验所为行贿行为的幕后主使。
今年1月底,网络流传至本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至本医疗”)发布的“关于停工停产的通知”。至本医疗是至本医学的母公司。
相关通知称,近期公司面临增资,主要经营账户却被个别股东恶意冻结,业务收入断崖式下滑,导致公司日常运营面临巨大挑战。基于此,公司经过慎重评估,不得不作出停工停产的决定。停工停产涉及人员为至本医疗集团及分子公司、外包公司及全体员工。
至本医疗于2016年成立,是肿瘤基因检测领域的明星创业企业,曾获得IDG资本、松禾投资、Star VC、火山石等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2021年,至本医疗完成C轮融资。至本医疗的业务范围覆盖个体化精准诊疗和药企合作两大领域。
针对此次被官方曝光的商业贿赂问题以及停工停产相关问题,记者联系了至本医疗方面,但未获得回应。
据了解,部分肿瘤患者需要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才能决定能否使用某种药品或治疗方式,而许多医院无法提供对应的基因检测服务,因此患者只能找院外的基因检测公司。同时,由于专业性很强,基因检测公司缺乏客源,而医生具有较多的患者资源和较强的影响力。
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管局在科普文章中称,在基因检测千亿级市场规模背后,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铤而走险,通过“回扣”及相关不正当手段扰乱行业秩序,不仅损害患者权益,更威胁医疗行业公信力。
(编辑:曹学平 审核:童海华 校对:张国刚)
-
-
-
2025-05-14 苏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