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黎竹 孙吉正 北京报道
今年以来,宠物经济持续点燃资本市场,以乖宝宠物(301498.SZ)与中宠股份(002891.SZ)为代表的宠物食品头部公司股价纷纷创出新高。
市场情绪高涨背后,宠物赛道也正在提速扩容。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运行状况及消费市场监测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保持积极增长态势,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15万亿元。面对越来越细分的赛道,企业如何突破同质化竞争?全国首个“宠物”本科专业开设,相关人才应该如何培养?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指出,目前宠物行业发展很快,但专业人才储备依然是短板。很多新进入者来自互联网、消费品行业,具备一定跨界经验,但缺乏系统的行业知识和实操训练。只有让人才培养紧跟市场节奏,才能更好支撑行业持续发展。
宠物经济“热”:从功能消费到情绪消费
“我把宠物看作是孩子,它也是我生活中的情感慰藉。”在北京工作的许先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感慨道,“现在每个月在狗身上的花费都快赶上我自己了。”
像许先生这样舍得为宠物花钱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当前,在新消费理念推动下,宠物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数量达1.2亿只,城镇养宠家庭渗透率达到20%左右,但仍远低于美国等成熟市场68%的渗透率。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我国作为全球宠物行业最大的存量市场,也是最高的增量市场,过去三年保持了较高的复合增长,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记者注意到,随着养宠年轻消费人群的快速扩增,宠物经济正成为中国消费市场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之一。这一增长背后是“养儿式养宠”趋势的深化——年轻宠主消费决策高度依赖情感驱动,推动行业从“喂养刚需”向“品质型”“拟人化”服务转型。
从市场份额来看,食品与零食赛道增长迅猛。张毅告诉记者,宠物食品市场规模近年保持高增长态势,2024年已达2272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2670亿元。除了外资企业不断加码布局,国产品牌也开始快速崛起。伊利股份、通威集团、新希望集团等食品相关巨头频频加码宠物食品赛道。
随着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等“专业级选手”涌入,高端化与定制化成为当下宠物经济的特点之一。张毅分析:“宠物主对宠物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养宠方式由粗放走向精细,推动高端食品和用品需求激增;同时,定制化营养方案、定制粮食等服务逐渐兴起。”
记者还注意到,一些知名运动品牌对宠物市场的争夺战已经悄然升温。先是时尚奢侈品巨头Louis Vuitton将2025早春男士系列主题设定为“Dog Lvers”,推出适合日常散步、公园游玩、参加爱狗社群等各式场合的服装和配饰;随后阿迪达斯直接在三叶草旗舰店上架宠物服饰产品,涵盖宠物短袖、项圈、仿皮宠物包等商品;就在近日,耐克旗下Jordan中国也宣布正式踏入宠物赛道,并推出夏日限定“髦孩子”系列。
从食品到服饰,宠物消费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的重要消费内容,人宠共融生态与商业逻辑也在不断被重构。多位宠物行业人士指出,宠物经济形态以宠物作为核心对象,但其本质是满足现代人的情感寄托与生活方式需求。
行业相关人士章楠指出,宠物服饰转化为主人审美品位的载体,不仅展现了Z世代将宠物视为家人的情感寄托,同时也是一种社交资产,而消费者所支付的溢价通常是为身份认同买单,服饰品牌推出宠物系列的目的是吸引消费者注意,增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黏性。
部分宠物品牌也在用跨界联动的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宠物食品品牌帕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宠物食品品牌,一直积极与各领域消费品牌展开多元合作,积极传递“科学养宠、关爱流浪动物”的理念。除了近期与Tims天好咖啡一起推出联名公益周边外,还与茶饮品牌霸王茶姬、茉莉奶白,汽车品牌蔚来、智能家居品牌德施曼等品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合作。
瞄准养宠人群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的消费趋势,相关餐饮企业也开始跨界布局宠物市场。去年,好利来推出全新宠物烘焙品牌“Holiland Pet”,专注宠物生日蛋糕及人宠服务体验。今年1月,三只松鼠发布公告,成立全资子公司安徽三只松鼠宠物食品有限公司,孵化宠物食品品牌“金牌奶爸”。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也于今年2月推出宠物食品新零售品牌“派特鲜生”,在上海开出首家门店。
在情感需求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宠物经济发展态势强劲。近日,多家宠物行业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中宠股份、乖宝宠物等企业业绩均出现大幅增长。其中,中宠股份一季度营业收入11.01亿元,同比增长25.41%,净利润同比增长62.13%。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乖宝宠物总资产达51.95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3.7%;归母净资产为43.43亿元,增长4.8%。
竞争激烈:从人才到渠道
随着宠物市场的扩大,更多商家进入到宠物市场。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宠物相关企业超490.3万家。其中,2025年以来新增注册相关企业71.2万余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近五年间,宠物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并在2024年达到顶峰。
在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看来,宠物市场上下游产业链庞大,目前宠物经济逐步从单纯的产品消费向更为精细化的服务消费转型。他进一步建议商家和企业,“找到一个单点进行突破,不要大而全”。在他看来,如果一个市场足够大,就需要进一步定位,走专业化发展路线,聚焦“一个品类、一个特性、一个人群” 做专做实做透。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开设的全国首个“宠物”本科专业,引起广泛关注。据悉,其专业方向为动物科学(伴侣动物),属“动物科学”大类,目前“宠物”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还包括宠物驯养与护理、宠物美容与健康、宠物饲料加工工艺、马术与马文化等。
据了解,与此前已经开设的动物科学有所不同,“宠物”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聚焦在猫、狗、马等伴侣动物方面,而非之前的猪、鸡、牛、羊等家畜。
张毅认为,校企合作是未来人才建设的核心路径:一方面要引入跨学科课程设计,比如将宠物护理、创意设计、数字管理等课程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应大力推动产业导师制,邀请一线企业专家走进高校,打通理论与实践;同时可以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即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反向设置课程结构和实践内容,实现精准对接。
另一方面,虽然国内宠物市场正在迎来新一轮升级发展红利期,但新趋势也带来了更高的门槛,如何创新、升级、迭代是企业要解决的课题。面对激烈竞争,企业的战略布局也需要更清晰。
对此,张毅建议,“在产品端,必须加强技术研发与功能创新。比如开发具有特定功能性的产品、差异化的细分品类,以及更符合宠物健康趋势的食品和保健品;在渠道端,除了传统电商和线下宠物门店,还要加强与高端宠物医院、宠物店的合作,打造深度融合的营销网络。在服务端,产品与服务的结合非常重要,比如推出‘食品+健康咨询’‘用品+使用指导’等复合型产品,提升客户黏性和品牌溢价空间。”
从现状来看,本土品牌纷纷发力高附加值主粮品类,加码品牌建设及营销推广,积极把握线上渠道流量红利。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直播电商是重要渠道。今年天猫“6·18”的宠物消费数据显示,开售100分钟宠物品牌成交金额就超过去年首日全天,直播成交同比大涨180%。而京东宠物官方发布数据则显示,成交额实现同比翻倍增长的品牌超过500个。
张毅指出,目前全渠道正在成为趋势,线上下单线下提货、线下体验等服务正在形成“双向赋能”的格局。
宠物经济的崛起,正在给传统线下零售注入全新活力,多地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宠物消费场景和模式的创新,为养宠人士提供更多消费选择的同时促进消费振兴。据悉,深圳曾出台《支持宠物经济集聚发展若干措施》,成都则围绕城市公园和宠物友好这类特色,举行“萌力嘉年华”活动,带动园区内宠物食品、用品、医疗、美容等产业发展。
很多商家反馈,在门店设置宠物互动区、试用区等,不仅提高购买转化率,也带来了更强的品牌记忆和情感链接;部分宠物主题活动的创新与举办,例如宠物市集等,为园区带来新的消费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