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晏国文 卢志坤 北京报道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告/图)
一款抑制胃酸的原料药被垄断后,价格上涨约30倍。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披露了三硅酸镁原料药垄断案件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山东一家医药经销企业被罚没3765万元,另外还有4家企业因为提供虚假材料,各被处罚20万元。
2014年之前,三硅酸镁原料药价格大约是17元/千克。2014年起,三硅酸镁原料药逐渐被一家企业垄断,价格立即上涨至约40元/千克,此后价格不断上涨。2018年和2019年,三硅酸镁原料药的市场最高价格是被垄断前的约30倍。
2025年7月22日,一家具备三硅酸镁原料药生产资质的企业联系人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现在三硅酸镁原料药波动价格不大,按吨采购的话,大概在40元/千克,按千克采购的话,价格就不太一样。三硅酸镁原料药主要是用来做复方氢氧化铝片以及其他的抑制胃酸的胃药,这些胃药价格相对较低。几年前,相关市场监管部门到公司调研过三硅酸镁原料药的情况,我们实事求是地汇报。原料药市场垄断会把整个产业链搞乱,反垄断调查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好事。”
前述企业联系人表示,三硅酸镁原料药是一个工业品,市场需求在减少,主要原因是现在下游制剂企业不太好做,根本原因可能是人们更注重饮食健康、加强锻炼、健康意识提高、胃病及相关疾病的减少。现在,市场不好做。当然,从人民健康的角度来说,这是好事。
潍坊中源被罚3765万元
潍坊中源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坊中源”)是一家医药经销企业,成立于2003年,股东为3名个人。
三硅酸镁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原料药,用于生产多种药品制剂,可中和胃内多余的胃酸而起到抑制胃酸的作用。
以三硅酸镁为原料药的制剂主要有复方氢氧化铝片、盖胃平片、复方三嗪芦丁片、维U颠茄铝镁片、复方猴头颗粒等。这些药品大多属于胃酸用药。
行政处罚决定书称,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潍坊中源滥用三硅酸镁原料药销售市场的支配地位,形成价格垄断,排除限制市场竞争,损害制剂企业、患者和社会公共利益。
涉案期间,实际上国内有4家企业具备三硅酸镁原料药的生产资质,分别为上海青平药业、河北利鑫制药、亚宝药业、三门峡赛诺维制药。
但是,后3家企业中,河北利鑫制药因环保问题而搬迁厂房,于2016年停产;亚宝药业的三硅酸镁原料药主要为自产自用;三门峡赛诺维制药取得生产资质以来未批量生产。
因此,涉案期间,国内三硅酸镁原料药的主要供应方开始时有2家(上海青平药业和河北利鑫制药);随着河北利鑫制药2016年停产,三硅酸镁原料药供应方实际上只剩下1家,即上海青平药业。
潍坊中源包销上海青平药业的三硅酸镁原料药,另外通过自行采购和医药经销企业代为采购销售,控制河北利鑫制药生产的三硅酸镁原料药,从而控制了国内三硅酸镁原料药销售市场的货源。
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通过上述方式,潍坊中源在国内的三硅酸镁原料药市场份额从74%提升逐步至99%,具备市场支配地位。
三硅酸镁原料药被垄断后,价格开始不断上涨。
2014年之前,三硅酸镁原料药价格一直非常稳定。制剂企业采购三硅酸镁原料药的价格约为17元/千克,最高约为22元/千克。
2014年潍坊中源与上海青平药业签订包销协议之后,三硅酸镁原料药销售价格立即上涨至约40元/千克,且逐年上涨。2014年1月—2019年9月,潍坊中源销售三硅酸镁原料药均价是包销前的2.7—15.7倍,最高价是包销前的3.1—27.3倍。
三硅酸镁原料药被垄断以及价格被不断抬高后,部分制剂企业因原料药价格太高而无法承受,最终被迫停产。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认为,潍坊中源不断提高三硅酸镁原料药销售价格,2018年、2019年市场最高价格是包销前的约30倍,原料药成本的大幅上涨增加了制剂企业的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甚至导致部分制剂生产企业退出相关制剂市场。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对潍坊中源没收违法所得1589.41万元,并处该公司2018年实际销售额7%的罚款2175.81万元,合计罚没款为3765.22万元。
4家企业提交虚假材料各被罚20万元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还对4家企业各处罚20万元,分别是潍坊金凯盛医药、潍坊龙海诚医药、重庆明波医药、上海青平药业。
以潍坊金凯盛医药为例,在对潍坊中源垄断行为调查过程中,山东省市场监管局要求潍坊金凯盛医药提交向潍坊中源返还三硅酸镁原料药经营收入或利润的相关材料。
2020年10月10日,潍坊金凯盛医药提交材料称,其与潍坊中源的业务往来是正常的,未额外支付其他任何款项。
同年10月20日,潍坊金凯盛医药再提交材料称,其自2014年起经营三硅酸镁原料药,是潍坊中源介绍的业务,潍坊中源未提供采购款,是其自行购买,销售所产生的利润均用于当事人的正常经营,如药品购进、储存、运输、人工、管理费用等。
不过,在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对潍坊金凯盛医药下发行政处罚告知书后,潍坊金凯盛医药提出了听证申请。在听证会上,潍坊金凯盛医药推翻了之前提交的两份证据材料,承认三硅酸镁原料药销售收入已返还给潍坊中源。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认为,潍坊金凯盛医药蔑视国家法律权威,不履行配合调查义务,提交虚假证据,造成执法资源的浪费,影响了行政执法工作正常开展。
其他3家企业均存在类似行为。
于是,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对上述4家企业各处罚20万元。
原料药企业少往往是形成价格垄断的重要条件之一。现在,具有三硅酸镁原料药资质的企业已经有8家。
记者查询国家药监局数据库发现,除了之前4家具有三硅酸镁原料药资质的企业,还有4家企业具备三硅酸镁原料药生产和进口资质,分别为白云山东泰商丘药业有限公司、石家庄五岳制药厂、广州市桐晖药业有限公司(进口)、襄汾县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编辑:曹学平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