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李晖 北京报道
随着旧有封闭体系不断被打破,新的数据库范式正走上前台。
国际数据中心(IDC)于近日发布《2024年下半年中国分布式事务数据库软件市场跟踪》《中国金融行业分布式事务型数据库市场份额,2024:行业进入下半场》两份报告。
IDC数据显示,伴随产品和技术逐步成熟,2024年中国分布式事务数据库(以下简称“分布式数据库”)愈发呈现出向头部厂商集中的态势:在本地部署市场中,蚂蚁集团旗下独立数据库OceanBase、中兴通讯旗下金篆信科、腾讯云共占比60.0%。
从率先落地分布式数据库的关键领域来看,2024年中国金融行业分布式数据库整体市场规模达到20.37亿元人民币,腾讯云、阿里云、OceanBase、华为云、金篆信科占据了超七成市场。
IDC 预计,中国分布式数据库正在从“核心替换”走向“全域融合”的同时,投入壁垒拉高将使市场加速收敛,预计2027 年活跃厂商不足十家,头部玩家将在商业化和生态化上展开下一轮竞争。
分布式数据库从“能用”到“首选”
过去几年,分布式数据库在金融、通信、党政、交通等领域关键业务系统中经历了最严苛的场景“大考”:银行账务核心、证券交易、保险理赔等 A+ 级系统完成切换;运营商 BSS/OSS在高并发计费等核心场景完成替换;高铁、机场售检票与调度系统在节假日流量峰值下实现零宕机切换……从发展进度看,已从技术验证走向实际效能驱动。
当前,中国分布式数据库主要分为云部署和本地部署两种模式。根据IDC数据,2024年下半年,本地部署分布式事务数据库软件市场规模为1.9亿美元,同比增长16.2%,占比43.6%;公有云市场规模2.4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占比56.4%。
而金融行业因其特殊的行业要求,核心交易系统只能以本地化方式部署,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本地化部署对分布式数据库建设标准要求更高。
IDC中国企业软件市场研究经理王楠向记者透露,在金融行业分布式事务型数据库市场中,本地部署规模占比达到了72.26%,客群集中在大型银行核心系统以及农商行、证券、农信、信险、期货等。
IDC数据显示,中国金融业分布式数据库整体市场中,腾讯云(21.3%)、阿里云(18.5%)、OceanBase(18.3%)和华为云(15.9%)占据前四强。其中,在本地部署模式中,OceanBase(23.9%)、金篆信科(21.7%)、腾讯云(20.0%)和华为云(19.2%)四家机构占据了市场超八成份额。
分金融业态来看,银行本地部署市场方面:金篆信科以28.9%持续位列榜首,领先优势进一步放大,腾讯云占据21.2%,OceanBase占据19.9%、华为云占据18.8%。
记者注意到,相比IDC去年报告,前四强每一家占据的比重都有所扩大。对此,王楠向记者表示,从2025年到2028年,市场会持续“收敛”趋势——越来越会向头部几家厂商集中。“通常来看,一家银行不会只选择一个数据库来绑定,但往往会在TOP5范围内选2到3家。”
在IDC中国高级分析师李浩然看来,分布式数据库市场已进入规模化部署阶段,此阶段厂商需持续优化分布式引擎性能,重点是提升高并发场景下的处理能力与数据强一致性保障,同时强化与本土芯片及操作系统的深度兼容,降低客户在迁移与适配过程中的技术风险。
差异化竞争本地部署市场
从不同细分市场和模式上的排名可以看到,市场头部主要厂商在特点和优势上各异。
在王楠看来,腾讯云依靠云服务和整体市场及销售资源,旗下数据库TDSQL仍保持快速扩张;阿里云增速放缓,使得PolarDB在金融本地部署中增速、投入力度同步放缓,但在券商侧基于公有云服务优势仍能够快速扩张;华为云和金篆信科优势主要在中小银行券商以及西部地区市场,此外,华为云凭借GaussDB也可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在中国金融业分布式数据库本地部署的整体市场中,OceanBase处于第一,主要得益于其过去一年在银行领域的突破和保险券商领域保持住了领先地位。
记者注意到,不同厂商的拓展市场优势和策略也有明显差异。
OceanBase副总裁、金融政企事业部总经理王爽向记者表示:“OceanBase在银行领域的打法上,按照从头部银行核心系统、中腰部银行规模化复制、再到外资银行突破的演进路径。”
“从去年来看,比如交通银行的核心系统基本已经all in(全部投入)在了OceanBase上;我们前段时间宣布达成了‘百行计划”,其中大部分是中腰部银行;外资银行方面,去年以来,汇丰银行、老中银行(注:老挝央行批准设立的首家中老合资银行)选择了我们承载其关键业务系统,老中银行的核心系统即将在本月底上线OceanBase。”王爽透露。
在李浩然看来,大型金融机构对单元化架构、跨云部署及多模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迫切,需构建全栈式技术方案以支持复杂的基础设施环境,例如混合云架构的灵活部署、多类型数据的统一管理及国产化芯片的全链路适配。而中小型机构则更关注轻量化与高性价比,原生分布式架构的简化运维特性成为核心优势。
王爽向记者透露,针对不同类型客户,厂商在“多产品”层面也需要跟上。除了分布式产品外,OceanBase还有单机版、数据库一体机等,以及AP、向量数据库等新能力。比如中邮证券、英大人寿、财达证券等证券保险机构选择了一体机解决方案、桂林银行、江苏移动等则选择了AP方向。“整体来看,独立厂商的身份可以不被绑定,也能适应多云需求。100%根自研的一体化的特点较为灵活,可以提供TP/AP/AI多种能力,满足复杂场景需求。”他表示。
从内卷到生态化
过去几年,做大营收、跑马圈地,仍是分布式数据库市场参与者的主要战略目标,行业内卷持续加剧,利润并不是第一考量因素。
记者从多个行业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大部分数据库厂商普遍在一期战略项目中难盈利,多通过后期维保、升级改造实现收益。“市场参与者当前策略更侧重市场拓展,部分战略性项目甚至宁愿亏本推进。”一位了解情况的金融机构人士透露。
王楠指出:相比之下,本地部署模式的首期项目金额和长期收益都较高,市场热度和竞争态势都高于公有云市场。
而随着市场收敛格局进一步稳固,商业化提上日程成为必然,这也推动厂商需要追求业务的多元化。
根据监管相关发文,要求银行业在2028年前完成相关国产创新改造,2027年机构陆续进入生产环境调试运行。“厂商营收高峰将体现在2026—2027年。当前头部银行核心系统(除主机迁移部分)多处于双轨运行或验证阶段。但中小银行、保险证券机构他们在本土软件迁移的这个步骤会慢一点,未来增长空间显著。”他表示。
王爽向记者透露,OceanBase今年正在加大除金融之外的业务扩张,包括党政、电信、能源、电力、交通、教育、医疗等关键行业都在快速铺开。“以电信为例,目前已服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交通方面,已经实现海、陆、空三栖全覆盖。尤其在航空领域,已应用于中国南方航空将其电商核心业务系统如电子客票、订单系统、支付中心等。在能源、电力、教育、医疗也已经开始‘由点及面’开始拓展,如中国石化、内蒙古电力、浙江省人民医院等。”
当前,针对不同的领域,厂商也倾向采取不同的商业模式,其中一些则来自生态合作方力量。
3月OceanBase官方披露,目前公司已拥有超1200家生态伙伴。从渠道看,超100家核心经销商贡献60%的外部业绩,有30%的项目由伙伴独立交付。下一阶段将合作伙伴外部业绩占比由60%进一步提升到70%。
(编辑:李晖 审核:何莎莎 校对:翟军)
-
-
-
2025-07-29 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