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隐私数据遭遇300万次攻击” 主流车厂存数据漏洞|数博会
2025-08-29 08:08      作者:索寒雪     来源:中国经营网

汽车泄密01小图.jpg

中经记者 索寒雪 贵阳报道

在2025年数博会“数据安全治理与发展”交流活动上,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信息研究中心人士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智能驾驶技术的深入应用,智能驾驶领域正面临数据泄露的风险。”

该人士指出,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以来,针对智能驾驶隐私数据的攻击已累计达到约300万次。

据了解,在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会产生海量数据,涵盖车辆数据(如行驶数据、轨迹数据、定位数据)、驾驶人员习惯数据以及乘车人的生物特征数据等。这些均属于高度敏感的隐私数据。

前述人士透露:“实际上,不少整车厂商及车联网服务企业都不同程度遭受过数据攻击,一些主流新能源汽车厂商也存在数据泄露隐患。”数据泄露不仅危及用户隐私,也可能对交通安全带来威胁。

他举例称,在危化品运输方面,国家监管严格,但渣土车(如运土、运废料车辆)的安全监管常被忽视。2024年,四川一辆渣土车发生安全事故。事发时车辆行驶速度达74公里/小时,超过预警值,但后台并未及时预警。经排查发现,一批次渣土运输车辆对GPS数据进行了篡改,反映出数据篡改已成为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隐患。

此外,在AI和大模型应用方面,若训练过程中投喂虚假、不真实或带偏差的数据,也会导致训练结果出现严重偏差。该人士举例称,去年抖音平台上,一个已于2月停用的交警公众号,却在5月被某人工智能软件错误关联到不相关的交通事故,并发布不实言论,引发不良舆论。

总体而言,数据篡改、数据泄露以及数据投毒,已成为AI时代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的新挑战和数据安全新问题。

据了解,相关部门正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前述人士透露:“我们正支持相关部门制定交通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行业数据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即“谁管业务谁管业务数据,谁管数据安全和属地安全”。同时规定了数据处理者在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责任,以及数据管理者在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职责,从制度层面为数据安全提供保障。

(编辑:郝成 审核:吴可仲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