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佳年代首席技术官熊唯诚:将重点聚焦沙漠场景的光伏大基地
2025-08-29 09:08      作者:张英英 吴可仲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张英英 吴可仲 北京报道

近年来,光伏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市场需求的日益多元化,正深刻影响着胶膜企业的研发方向与战略布局。

 “我们将重点聚焦沙漠场景的光伏大基地。”近日,百佳年代首席技术官熊唯诚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熊唯诚提及的光伏大基地即大型风光基地。按照有关规划部署,到2030年,我国将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总装机容量达到4.55亿千瓦。

据CPIA机构初步统计,2025年上半年,光伏新增装机规模约212GW,同比增长107.84%。但受分布式光伏发电管理办法及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等因素影响,业内普遍认为下半年光伏市场新增装机规模将回落。在此背景下,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则成为支撑应用市场需求的重要驱动力。

沙漠的强紫外线辐照、极端高温及沙尘暴等恶劣环境,也对光伏组件的封装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光伏胶膜作为光伏组件的关键封装材料,需具备耐热性、耐低温性、耐氧化性、耐紫外线老化性等多重性能,以确保组件在露天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

熊唯诚告诉记者,当前风光大基地采用的光伏组件类型以TOPCon组件为主,但是沙漠强光照、强紫外线的环境会使TOPCon组件容易受到紫外线诱导衰减(UVID)影响,致使组件功率下降。早期经过海外权威机构(如TÜV、NREL等)测试,TOPCon组件在强紫外环境下可能出现中位数2%—3%的功率衰减,极端情况下可达8%。

为此,胶膜企业推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熊唯诚介绍,百佳年代推出的Betterial®沙漠光伏专用胶膜,采用UVB动态截止与定制化光谱适配技术,可有效阻隔有害的UVB/UVC短波紫外线,同时允许对发电有益的UVA长波紫外线和可见光高效透过,从而在保护电池片的同时实现最大化的光能利用率。

除沙漠场景外,海上光伏也已成为光伏开发与投资的其中一个方向。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待建或正在建设的海上光伏项目规模已经超过10GW。

相比沙漠,海洋的高水汽、强盐雾、往复风浪等环境是光伏组件需要面临的复杂挑战。百佳年代推出了海上专用封装胶膜,通过产品优异的抗酸性、更高的离子阻隔性性能,为海上光伏组件提供可靠保护。

目前,百佳年代在TOPCon、异质结、BC、钙钛矿和叠层钙钛矿封装技术上实现了迭代升级并推出了专用胶膜。比如,除了上述在沙漠场景适用TOPCon组件而推出的专用胶膜方案,百佳年代还针对BC组件推出了专用超阻隔胶膜、Betterial®高反黑封装胶膜,针对钙钛矿叠层组件主要推出了高温耐蠕变的热塑性TPO胶膜。

熊唯诚告诉记者,随着行业从单结钙钛矿向晶硅-钙钛矿叠层组件迈进,一个紧迫的挑战随之浮现:晶硅底电池的热斑效应。热斑会导致局部温度骤升至100℃以上,这会急剧加速对热、湿、氧极为敏感的钙钛矿顶电池的性能衰减,因此需采用高温耐蠕变、高温持久剥离力的 TPO 胶膜。

对于光伏胶膜产品的发展趋势,熊唯诚认为,从技术迭代的角度来看,未来随着高效电池效率的持续提升,组件会越来越怕紫外线,紫外截止和紫外转光胶膜有助于为组件的性能和寿命保驾护航。长远来看,量子剪裁等先进光子管理技术有望提升光能利用率,这也对配套的专用胶膜材料提出了新的需求。此外,针对不同的环境,需要不断提升封装胶膜的性能,更加适应高效敏感电池的需求。例如,针对BC、钙钛矿等高效电池的0BB封装工艺,百佳年代也开发了具有更高阻隔性和适应性的专用胶膜。

百佳年代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企业,主营产品包括光伏封装胶膜、光伏背板/前板、储能/锂电用绝缘材料、特种涂层及胶粘剂等。公司现有常州、盐城、滁州、咸阳、越南、印度尼西亚、土耳其七大生产基地,全球封装胶膜规划产能超130GW,光伏胶膜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三。

经过多年发展,百佳年代于2023年1月递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书,拟登陆上交所主板上市,但于2024年6月撤回申请文件。

如今,百佳年代在上市道路上或与友商——天洋新材(603330.SH)擦出火花。8月22日,天洋新材披露的一则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将由李哲龙及其一致行动人变更为百瑞兴阳及其一致行动人伟创佳则,实际控制人将由李哲龙及其一致行动人变更为茹伯兴、茹正伟。百瑞兴阳由百兴集团通过百兴产投控股,而百兴集团同样是百佳年代的控股股东。

(编辑:董曙光 审核:吴可仲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