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陈家运 北京报道
近日,荣盛石化(002493.SZ)披露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营业收入1486.29亿元,同比下降7.83%;归母净利润6.02亿元,同比下降29.82%;扣非归母净利润7.55亿元,同比增长12.28%。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荣盛石化利润持续承压。财报数据显示,2022—2024年,其净利润分别为33.41亿元、11.58亿元和7.24亿元,同比下降74.76%、65.33%和37.44%。
中研普华研究员侯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荣盛石化营收结构以炼油、化工等为主。今年以来,炼油业务受成品油价格调控及需求疲软影响,毛利空间被压缩;化工及聚酯产品因海外经济放缓、国内需求不振,价格出现显著下滑。
荣盛石化方面向记者表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地缘政治波动、原油价格震荡下行,受多方因素交织影响,化工行业综合景气指数持续低位徘徊。整体市场行情下,荣盛石化坚持深耕主业,稳扎稳打,保持了稳健的生产经营态势。
业绩下滑
荣盛石化主要从事各类油品、化工品、聚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半年报显示,荣盛石化营收和净利润均有所下滑。其中,第二季度业绩下滑尤为明显:单季度营业收入736.54亿元,同比下降8.12%;归母净利润1368.28万元,同比下降95.52%。
不仅荣盛石化,同期多家民营炼化企业也出现业绩下滑。其中,恒逸石化(000703.SZ)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59.6亿元,同比下降13.59%;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下降47.32%。
这背后源于国际油价震荡及化工市场毛利低迷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侯贺表示,2025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不稳定,原油作为石化产品的关键原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和售价。另外,市场需求减弱对石化行业冲击明显。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汽油、柴油等传统成品油消费量下滑,拖累了企业的整体营收表现。
卓创资讯分析师高青翠向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成品油市场在成本、供需影响下价格重心同比下移。国际油价下跌成本支撑减弱,且供需两端承压,是影响成品油价格下行的主要因素。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国内92#汽油批发均价预估值为8110元/吨,同比下跌621元/吨,跌幅为7.11%;0#柴油批发均价预估值为6895元/吨,同比下跌513元/吨,跌幅为6.93%。
高青翠分析认为,2025年上半年,中国炼厂开工负荷及成品油产量延续下降走势。同时,国内加快推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以及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炼化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新能源替代占比不断扩大,成品油消费量持续回落。此外,成品油出口量也出现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国内供需矛盾。从整体供需关系看,成品油行业仍维持供需双弱局面。
对于下半年市场走势,高青翠预计原油价格重心继续下移。她表示,山东地炼开工负荷低位运行且主营炼厂存在收率降低预期,成品油产量难有明显提升。同时,柴油消费缺乏新增支撑,加之新能源替代占比提升较快影响,汽柴油需求延续降量趋势。在供需双弱格局下,叠加原油价格重心存在逐渐下行预期,后市行情难言乐观。
荣盛石化方面向记者表示,7月以来行业政策面迎来了一系列积极变化。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将针对石化行业等十大关键领域实施新一轮稳增长工作方案;五部委联合发文启动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摸底评估工作,重点对投产超20年的炼油等装置从安全、环保、能效等维度开展全面评估。
“随着政策持续落地,行业落后产能逐步退出,格局有望得到重塑。公司凭借规模化、一体化、高端化优势,以及深厚的技术壁垒、高效的协同能力和卓越的资源配置能力,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荣盛石化方面表示。
增收不增利
纵观2022—2024年,荣盛石化呈现出营收持续增长但净利润下滑的态势。财报显示,在这三年间公司营收一路走高,分别达到2890.95亿元、3251.12亿元和3264.75亿元。推动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产能扩张。
2022年年初,荣盛石化控股子公司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浙石化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单体炼厂。大规模的产能释放使荣盛石化产品产出增加,销售规模不断扩大。
但与营收增长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净利润的急剧下降。2022—2024年,荣盛石化净利润分别为33.41亿元、11.58亿元和7.24亿元,降幅分别达74.76%、65.33%和37.44%。
记者注意到,产品价格下降是其利润下滑的关键因素。如炼油产品和化工产品毛利率从2021年的37.67%和37.78%降至2024年的17.57%和13.60%。
侯贺表示,2022—2024年,全球炼化行业进入供给宽松周期,国内成品油及化工产品产能集中释放,导致市场价格持续下行。荣盛石化虽然营收规模保持增长,但炼油、化工及聚酯板块毛利率分别从2021年的37%~38%高位回落至2024年的17%~13%。原材料原油价格虽有回落,但下游需求恢复缓慢,产品价差收窄,无法有效传导成本压力,成为净利润持续下滑的核心外部因素。
面对业绩困境,多家机构下调了对荣盛石化的盈利预测。天风证券因芳烃价格下滑,将荣盛石化2025年和2026年净利润预测由67亿元和90亿元下调至35亿元和60亿元;光大证券则考虑到炼化景气度下滑和PX价差大幅下滑,预计2025—2027年荣盛石化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23亿元(下调28%)、40.11亿元(下调34%)、49.80亿元。
为应对挑战,荣盛石化正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加大在高附加值产品领域的投入。
2024年1月,荣盛石化发布公告称,拟投资675亿元,用于建设金塘新材料项目,进一步延伸高端化工产业链。
侯贺认为,尽管荣盛石化净利润下滑,但产能扩张是基于对未来市场机遇的考量。从行业趋势看,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对石化产品的需求有望回升,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汽车制造、电子电器等领域对塑料、化纤等石化基础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荣盛石化通过提前布局产能,能够在市场需求反弹时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其规划建设的金塘新材料项目,聚焦精细化学品、高端树脂等产品,这些产品在高端制造业、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中应用前景广阔,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营业收入达868.77亿元,有望打开新的利润增长空间,助力公司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侯贺表示。
债务承压
在产能扩张的同时,荣盛石化的债务承压。
财务数据显示,荣盛石化近年来负债率有所提升,反映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等指标则呈下滑态势。
截至2024年年底,荣盛石化账上货币资金为148.33亿元,短期借款440.9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383.22亿元,长期借款1195.18亿元,负债合计为2830.22亿元。高额负债之下,2022—2024年,荣盛石化的财务费用分别为60.31亿元、82.02亿元和71.31亿元。
Wind数据显示,荣盛石化2022—2024年资产负债率持续增长,2022年年末为73.2%,2023年年末上升至74.75%,到2024年年末进一步增长至74.9%。进入2025年,负债率仍在上升,上半年末达到75.12%。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炼化行业掀起一轮产能扩张热潮,头部企业纷纷加码炼化一体化、新材料等项目。在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行业整体负债率也呈现攀升态势。对比来看,恒逸石化在2022—2025年上半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0.83%、70.42%、71.42%和72.07%。
一位不愿具名的会计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核心指标,通常60%被视为预警线。
此外,流动比率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荣盛石化近三期年报显示,流动比率从2022年年末的0.74降至2023年年末的0.6,再降至2024年年末的0.48。上述会计人士向记者解释称,流动比率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亦越强;反之则弱。“通常流动比率基数值在1.5—2.0之间比较合适,虽然基于各个行业所处环境的不同会有变动,但低于1甚至低于0.5,企业的偿债能力将面临较大压力。”该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