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卢志坤 北京报道
“未来房车营地会成为‘微度假’、乡村振兴的一个亮点。买房车是有实力‘游民’的选择,而房车租赁则是‘微度假’的轻量化选择。”在近日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零观汽车线下交流会中,北京祥龙聚鼎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研究所、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王相龙表示。
王相龙以其长达八年的乡村振兴实战经验,为交流现场带来了深刻的一线思考。他从实践者的角度,描述了房车营地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现实挑战与破局探索。
王相龙坦言,从乡村治理到产业振兴,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当他将目光投向房车营地行业时,这些挑战变得更为具体。
比如他谈到,在郊野公园建设营地,面临着设施不全、养护级别不够、公共配套匮乏等诸多难题,对于企业而言,每一笔投入都如同“身家性命”,且必须在复杂的政策环境中确保每一步都合法合规,其营地是北京市少数拿到全部13个部门备案手续的项目之一。
王相龙认为,房车营地将成为“微度假”时代乡村振兴领域的一个核心亮点。在他看来,对于许多人而言,一次性投入数十万元购买房车门槛过高。因此,他认为租赁模式是解决“微度假”需求、赋能房车与营地的关键一环。
王相龙提到了一个颇具互联网思维的流量策略:未来,他们经营的营地将为房车圈的朋友们提供免费停车、免费补给等基础服务。他解释道,此举的核心目的在于吸引客流,将营地打造成一个流量入口。
王相龙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商业逻辑闭环。他强调,免费服务带来的流量,如何接住并最终变现,是对营地主理人运营能力的终极考验。营地的核心竞争力,将不再是简单的提供住宿和补给,而是通过完善的服务体系、独特的文化体验和坚守初心的运营理念,将导入的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从而激活乡村的“林下经济”。
他以主题民宿为例进行反思,指出许多重资产投入的主题民宿因缺乏复游率而陷入困境,而房车营地这种轻重结合、以流量运营为核心的模式,则更具可持续性。
在他看来,房车本身就是一个“行走的IP”,可以成为宣传美丽中国、推广地方特色产品的绝佳载体。而星罗棋布的房车营地,则应成为这些IP的“服务驿站”和“流量枢纽”,通过为房车主提供便利与价值,吸引他们前来,进而带动当地文旅消费。
王相龙认为,打造生态协同发展的关键路径,在于先利他、后利己,通过提供完善的基础服务来汇聚人气,并以卓越的在地运营能力实现价值转化。
(编辑:童海华 审核:李正豪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