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刘旺 北京报道
罗永浩质疑西贝预制菜,仍在持续发酵。
9月12日,西贝XIBEI官方微博发布了“西贝全体伙伴致顾客的一封信”,公布了罗永浩一行五人所点13道菜品具体制作过程的“作业指导书”,并且表示,罗永浩当餐消费的菜品同样不属于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所定义的“预制菜”。
上述“一封信”中,西贝方面表示,罗永浩作为公众人物,对当餐菜品作出“几乎全都是预制菜”的判断,其言行缺乏基本的事实依据,对西贝品牌声誉造成了损害。
而就在几个小时之后,9月12日晚,罗永浩开启直播,表示:“基本立场是不反对预制菜,推动预制菜透明化,维护消费者知情权。”在直播过程中,罗永浩晒出了西贝“去刺黄花鱼柳”“小牛焖饭牛肉包2.5kg(堂食袋装)”等图片,并表示:“希望所有使用预制菜和半成品菜的企业,能够注明菜品现做、半预制和全预制。”
与此同时,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官方公众号发布文章,对“预制菜”进行了相关解读。
西贝:感谢罗永浩用餐 但坚决反对“不实指责”
9月12日下午,西贝XIBEI官方微博还原了罗永浩所点菜品。
2025年9月10日下午,罗永浩一行五人到北京西贝中粮祥云小镇门店就餐,包括罗永浩在内的5位顾客共点16道菜品、2碗米饭:
牛肉土豆条(2份)、一把羊肉串配现烤馕(2份)、胡麻油炒鸡蛋(2份)、西贝面筋、番茄酸汤筱面鱼鱼、黄米凉糕、草原嫩烤羊排、葱香烤鱼、葱油罗马生菜、胡麻油调黄瓜、嫩烤DHA大黄鱼、小炒草原牛、鸡汤白玉山药炖豆腐、米饭(2碗)。
就餐完毕后,罗永浩于当日下午16时55分发布相关微博。
西贝信中表示:“作为西贝老客人,我们首先感谢罗永浩前来西贝就餐,并为西贝提出意见、建议。但作为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罗永浩对西贝的不实指责及不当用语,我们坚决反对,绝不姑息。”
随后,针对所涉菜品在门店端的实际制作方式,西贝公布了13道菜品具体制作过程的“作业指导书”。
同时西贝方面表示,2024年3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对预制菜的定义如下:
“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制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
基于《通知》中对预制菜的定义描述,罗永浩当餐消费的菜品同样不属于六部委联合下发的《通知》中所定义的“预制菜”。罗永浩作为公众人物,对当餐菜品作出“几乎全都是预制菜”的判断,其言行缺乏基本的事实依据,对西贝品牌声誉造成了损害。
罗永浩直播回应
9月12日晚,罗永浩在多个平台开启直播,记者梳理其直播内容了解到,罗永浩的主要观点是不反对预制菜,但反对餐厅使用预制菜却声称是现做的,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希望借此事件推动预制菜行业的透明化和国家标准的确立。
在直播过程中,罗永浩列举了一系列例子,包括西贝后厨冰箱内有保质期18个月的“去刺黄花鱼鱼柳”,保质期9个月的“儿童餐用的牛肉酱”,保质期24个月的“羊排”,“葱烤鲈鱼”使用的“海鲈鱼”是提前腌制好、含多种添加剂(如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等),保质期18个月。
“小牛焖饭牛肉包2.5kg(堂食袋装)”,包装注明“非直接提供消费者”,“已经是做好的菜,只不过标注非即食,按照正常人的理解就是预制菜”。
同时,罗永浩表示,预制菜并没有国家标准,所以,西贝方面所说的“按照国家标准,西贝是100%没有预制菜”,是彻头彻尾的“撒谎”。
“希望通过这件意外发生的事件,以此为契机,推动预制菜产业的健康发展。”罗永浩表示。
罗永浩还援引2022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我国头部餐饮企业中,使用预制菜的比例已经比较高了,如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连锁品牌预制菜占比达80%以上。
他认为,这次舆论风波持续发酵,不仅因为西贝使用预制菜,更因为其“不承认是预制菜”(即不透明),并且“卖得贵”。
罗永浩举例,西贝所售卖的古法戗面馒头,售价为21元/个,并对比“黑珍珠一钻餐厅”鲁彩包子售价为16元/个,“米其林两星餐厅”鲁上鲁的包子售价为28元/个。
他认为,消费者有权知道吃的是现做的还是预制的,“你买的时候是知道预制菜了”。
何为预制菜?
9月12日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文章《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于“预制菜”的认知差别在哪?》。
文章中,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洪涛解读表示:“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并对预制菜原辅料、预加工工艺、贮运销售要求、食用方式、产品范围等进行了界定。”
同时他表示:“在提到预制菜的范围时,相关发言人强调,考虑到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王洪涛表示,一家例如西贝这样的连锁餐厅,如使用的是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的半成品(如切配、腌制好的肉,调制好的酱料包),或者现场烹制的冷冻半成品(如预炸好的薯条),根据国家规定,这些产品没有预先完全熟制,或者是由餐厅自己的中央厨房当日配送、现场烹制的,它们就不属于国家定义的“预制菜”范畴。
王洪涛表示,中央厨房模式与消费者认知的“预制菜”有所不同。“连锁餐饮的中央厨房模式核心是生产‘标准化半成品’‘即热型成品菜’,完成的是基础预处理,如清洗、切配、腌制、预煮、预炸、调味酱料包制作,冷藏或冷冻配送到门店后,再由门店的厨师进行关键的‘锅炒’‘焖煮’‘烤制’等工序。因为最终烹饪在门店完成,需要使用明火,有高温爆炒的过程,能产生‘锅气’和新鲜出炉的口感,而且门店厨师是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灵活调整最终餐品的口味的,如辣度、咸度等。”
“此外,由于中央厨房生产的产品周转率较高,仅供自己的门店,所以产品保质期一般较短。常见的产品有腌制好的鸡丁、切好的土豆条、封装好的火锅底料、分装好的炖肉调料包等。因此,中央厨房的产品是有明确的食品安全和品质保障要求的,和大众消费者认知的‘预制菜’是存在显著差异的。”王洪涛表示。
王洪涛提到,目前卫健委牵头的预制菜国家标准即将公开征求意见。同时,行业的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建立一个透明、互信、多元、健康的餐饮生态。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应坚守诚信经营,主动披露信息,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夯实信任根基;我们行业组织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完善标准体系,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政府监管部门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为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提供有力保障;作为消费者也需要逐步建立科学认知,理性行使监督权,用消费选择推动市场进步。”王洪涛表示。
(编辑:刘旺 审核:孙吉正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