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陈茂利 张硕 北京报道
9月27日—29日,“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在合肥召开。《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枪)总量达到1734.8万个、换电站4946座,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类型最全的充电服务网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在大会上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切成就离不开充电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布局建设和坚实支撑。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执行秘书长邹朋在会上透露:“充电市场在历经多年发展后,全国充电运营商数量从最初的10余家增长至3万家以上,市场主体结构持续优化。其中,头部运营商市场份额占比较高,排名前五的运营商市场占有率超过60%,另外,市场中活跃着3万家以上小微运营商,形成‘头部引领、小微补充’的多元发展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9月27日下午举行的“充换电行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闭门峰会围绕“充换电行业高质量发展及趋势探讨”“行业‘内卷式’竞争探讨”“建立良性市场竞争机制建议”“车网互动的发展趋势以及规模化应用的方案探讨”,以及“关于‘十五五’规划建议”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从“零”到“全球最大网”
根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攀升至3689万辆,在汽车总量中占比突破10%,达到10.27%。产业迅猛发展的背后,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快速布局提供了关键支撑。
自2015年起,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和产业链的协同努力下,中国充换电行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10年间,充电桩建设以惊人的速度铺开,从中心城市覆盖至城乡路网,形成了密度不断提升、功能日益完善的充电网络体系,进入了规模化建设与模式创新并重的新阶段。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总量达到1734.8万个,同比增长约53%。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石”,充换电设施10年来的快速发展不仅消除了不少消费者的“里程焦虑”,更成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培育期进入规模化发展期的关键支柱,为全球交通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多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充换电设施高质量发展,相继出台系列政策,对设施布局、技术创新、车网协同和商业模式提出了明确要求。
邹朋介绍:“我国已建立起多层次、全维度的政策体系。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3号)起,国家层面持续出台多项配套政策,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延续政策导向,发布《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19号),明确支持充电桩从‘够用’迈向‘好用’。”
“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多部门始终坚持协同联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充电设施政策体系,有效引导公共、专用、企事业单位内部,以及私人等领域充电设施的发展,形成‘中央政策指导,地方配套实施细则’的推进体系。”邹朋表示,“具体来看,在建设层面,坚持分场景、分区域,重点突破和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在技术层面,鼓励大功率充电技术,推动车网互动示范应用;在补贴层面,侧重保障型、新技术应用型充电桩,促进补齐充电网络短板。”
记者获悉,经过10余年系统推进,中国已经初步建成覆盖较为齐全的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该体系涵盖充电设备制造、检验检测、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全链条环节,解决了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充电安全、互联互通、设备质量、设施规划布局、计量计费等关键问题。
破解“内卷式”竞争
随着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充电市场也迎来繁荣发展新阶段,除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等早期参与充电运营的单位,更多领域主体开始参与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包括传统能源企业、互联网企业、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车企。
资本和主体快速涌入带来了“内卷式”竞争,设施利用率和商业模式亟待优化,车网互动、大功率快充等前沿方向仍在探索规模化落地路径。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秘书长、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秘书长王耀指出,当前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内卷”现象已由国内延伸至海外,构建良性竞争生态刻不容缓。推动充电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在破解无序竞争难题的同时,积极开拓技术与模式创新的新路径。
面对行业存在的低价“内卷”情况,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周显涛在会上分享,当前,充电运营商共同面临的课题是生存,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应思考如何发挥好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追逐市场热点。他认为,“不盲目追逐市场热点,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立足于有限的发展空间,扎实经营好自身企业”应当成为行业的基本共识。
周显涛还分享了一组数据证明客户愿意为高品质服务买单,目前,开迈斯的服务费单价已达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并且今年高端车型的充电费用上调了4%。
与会期间,伴随着充电基础设施增长衍生的运维问题也备受关注。上海洲际通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边扬分享,新能源基础设施配套的发展速度超过原有预期。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制订实施充电设施“倍增计划”的行动,这意味着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将会迎来更大的增长空间。但同时,后市场的运维工作也将面临更大的服务挑战。当前,缺乏专业的运维人才,培训认证及管理是行业运维目前面临的一个核心难点。
面对这一行业共性难题,标准化建设正加速跟进以提供支撑。7月1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运维管理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实施,不仅为运维作业中的人员、工具、系统等关键要素提供了统一标准要求,也为破解人才与管理难题、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指明了方向。
(编辑:张硕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