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 四季度促消费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
2025-10-20 08:10      作者:谭志娟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0.4个百分点。这为全年实现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前三季度宏观经济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偏强增长态势,预计在稳增长政策发力带动下,四季度GDP增速有望达到4.7%左右,进而顺利完成全年“5.0%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领域将延续较快增长势头。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时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很不平凡。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和内部困难较多的复杂局面,我国经济发展顶住压力,取得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成绩,经济运行持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逐渐显现

前三季度,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其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较好。

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较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均加快0.4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实际GDP累计同比增速。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对记者表示,这是各类“抢出口”“转出口”效应下出口表现出较强韧性,“两新”等扩内需政策加力扩围,以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中高端产业快速增长,并带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传统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逐渐显现。

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化纤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其中生物基材料制造行业增长29.8%,对化纤行业增长的贡献率较2024年全年提高17.0个百分点;石油加工行业增长6.9%,其中核燃料加工、生物质燃料加工行业分别增长18.8%、11.8%,对石油加工行业增长的合计贡献率较2024年全年提高2.5个百分点;医药行业增长2.1%,其中生物药品制品制造行业增长10.4%,对医药行业增长的贡献率较2024年全年提高44.8个百分点。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预计,四季度工业生产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随着一系列促工业政策的落地实施,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会持续优化,生产积极性会进一步提高。同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比如低空经济领域通用航空装备的创新应用、首发经济中新产品新服务的市场推广等会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为工业生产提供持续动力。

朱克力还坦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国际贸易摩擦的潜在影响,都可能对工业生产带来一定挑战。但总体来看,四季度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坚实。

四季度促消费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符合市场预期。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主要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国际看,三季度以来,国际经贸增长不稳定不确定性加大,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关键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存在阵痛,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有待化解,部分行业增势减缓客观上影响经济增速回落。

尽管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经济稳中有进发展态势没有变。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增长水平看,我国三季度4.8%的经济增速水平仍明显高于多数主要经济体;三季度经济总量达35.5万亿元,超过了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24年全年经济总量。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效实施,“两新”“两重”政策加力扩围,扩大内需、活跃资本市场、整治“内卷”等一系列政策发力显效,既为当前经济运行“稳底盘”,也为长远发展“蓄势增能”。

在促消费政策上,今年分四批向地方下达了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以“真金白银”助力居民消费需求释放。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0个百分点,继续发挥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

朱克力对记者表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当前我们消费市场虽然总体稳定,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比如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信心不足等。因此,为了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加码促消费政策很有必要。

冯琳也认为,伴随四季度出口下行压力显现,国内促消费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其中除了近期下达的第四批国补资金外,四季度上调以旧换新支持资金额度的可能性很大,也不排除在全国范围内发放消费券、将非耐用消费品纳入支持范围、支持出口转内销的可能。这将带动年底前社零增速由降转升。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官网获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会同财政部,向地方下达了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至此,全年3000亿元中央资金已全部下达。

(编辑:吴婧 审核:朱紫云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