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量、业绩波动明显 煌上煌扩产项目“骑虎难下”
2025-10-25 04:10      作者: 蒋政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蒋政 北京报道

“煌上煌自身生产和销售均出现下滑。而前些年力推的募资建设的扩产项目,让公司有些‘骑虎难下’。”在看到煌上煌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消息,长期关注大消费领域的行业人士詹军豪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发表了上述观点。

日前,煌上煌(002695.SZ)发布公告称,公司两个食品加工建设项目的投产日期选择往后延期。其中一个扩产项目已经是第二次延期。同时,该公司披露的最新业绩报告显示,前三季度营收虽有超5%的下滑,但净利润同比增长接近30%。

记者注意到,从2020年至今,煌上煌的营收、肉制品的生产和销量逐年下滑,门店数量呈现“下滑—上升—再下滑”的波动式发展。

多位行业人士表示,煌上煌的处境并非孤例。整个卤味赛道市场增速放缓,头部卤味品牌正在经历调整期,市场对于该品类的消费环境友好度降低。大部分传统卤味巨头亟须转型,寻找更加多元的业务布局。

募资扩产项目延期背后

公告显示,“浙江煌上煌年产8000吨酱卤食品加工建设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从2025年6月30日调整至2025年12月31日;“海南煌上煌食品加工及冷链仓储中心建设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从2025年12月31日调整至2026年12月31日。

记者注意到,上述项目是煌上煌在2023年3月份定增方案中推出的募资建设项目。其中,“8000吨酱卤食品加工建设项目”最早计划是在2024年8月底投产。后在2025年4月对外公告称选择延期。而此次已经是该项目的第二次延期。

按照煌上煌的表述,海南项目延期是因为市场环境变化、海南市场门店拓展不达预期,使得该项目建设进度未达到计划进度。

记者致电煌上煌咨询该公司在当地市场拓展情况以及其他经营问题,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詹军豪告诉记者,国内消费习惯变化明显,整体环境对传统卤味不算友好。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质价比的产品,且消费选择多元化,对健康、新鲜、特色食品需求增加。“企业自身生产销售下滑,或使募投项目‘骑虎难下’,面临产能过剩风险。”

记者注意到,从2020年至今,煌上煌肉制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逐年下滑。数据显示,2020—2024年以及今年上半年,肉制品生产量分别为4.01万吨、3.66万吨、2.95万吨、2.53万吨、2.29万吨和1.00万吨,销售量分别为4.01万吨、3.67万吨、2.97万吨、2.53万吨、2.28万吨和1.02万吨。粗略计算,其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较巅峰期已经缩水四成有余。

多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销量波动与门店数量和单店年均销售数据有着密切的关系。

记者汇总历年数据发现,2020—2024年以及今年上半年,煌上煌门店数量分别为4627、4281、3925、4497、3660和2898,公司整体营收分别为24.36亿元、23.39亿元、19.54亿元、19.21亿元、17.39亿元和9.84亿元。粗略换算下,单店年均销售数据巅峰期为2021年的54.66万元,最低谷为2023年的42.72万元。

品牌营销专家路胜贞认为,我国卤味食品产业从萌芽到成熟已经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其发展轨迹与经济高速增长态势下的消费者购买能力的增长轨迹相匹配。这两年,头部品牌的产品单价上涨,导致消费购买力与卤味产品的价格匹配度失衡。同时,消费者从早期的纯休闲消费向堂食、低糖低盐食品、小众地域特产食品、跨界食品、情绪食品、性价比高的食品方向转移,卤味赛道增幅逐渐放缓。

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卤味品类发展报告2025》显示,我国卤味品类市场规模增速有所放缓,已由2020年的8.6%下滑至2024年的3.7%,预计2025年增速为3.0%。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全国卤味门店数量也出现下滑。截至2025年4月,门店数量超过24万家。而在去年9月,该数字在27万家左右。

“上市企业始终面临着扩张和跨越式发展的资本压力。但在当下市场环境下,煌上煌扩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都不高。而募投项目是在消费方向转变前的两三年前进行的立项项目。此时扩展产能会导致募投项目‘骑虎难下’。”路胜贞表示。

卤味巨头的突围

卤味巨头的下滑并非煌上煌一家。绝味食品因为信息披露违规问题,在今年9月被上交所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正式变更为“ST绝味”。而其营收在今年上半年同比下滑超15%,净利润更是下滑40%。另据媒体援引第三方平台窄门餐眼数据,截至2025年9月中旬,绝味食品拥有门店10725家。相较2024年6月公司最后一次披露的14969家,净减少门店约4000家,缩水近三成。

周黑鸭也正在经历关店和营收下滑。不过其净利润逐渐回暖,在上半年同比增长228%。

整体来看,煌上煌在业绩方面有所复苏。

今年前三季度,煌上煌营收为13.79亿元,同比下滑5.08%;归母净利润为1.01亿元,同比增长28.59%。

路胜贞认为,开展多种渠道联合嫁接,向餐饮连锁、特色饮食店、街区写字楼零售店渗透,向多细分品类、爆品、跨界产品、泛餐食产品方向调整,是包括煌上煌在内的卤味食品企业打破自身局限、获得下一步发展的新机遇。

事实上,煌上煌当下净利润增长正是与其跨界收购一家公司并表有一定关系。

煌上煌于8月11日披露收购福建立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兴食品”)51%股权的公告,并在9月15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该公司在公告中也提到,归母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非经常性收益及对立兴食品的股权收购。前三季度,煌上煌非经常性收益达1256.78万元,占归母净利润的12.44%,其中政府补助为主要来源。

公开资料显示,立兴食品是一家冻干领域的头部企业,产品覆盖水果、蔬菜、速食方便食品、婴童食品等全品类。业内普遍认为,上述收购标志着煌上煌进军冻干食品领域,构建起“酱卤主业+冻干”的双增长赛道。

不过,收购上述公司,煌上煌也付出一定代价。截至今年9月底,煌上煌应收账款1.28亿元,较年初增长6倍;商誉从2242.30万元飙升至3.35亿元;其他应付款从1.26亿元增至3.20亿元,同比增长154.27%。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立兴食品在冻干领域处于龙头,拥有军工订单并已进入大型商超,技术、资质和客户壁垒短期难以复制。对于煌上煌来说,立兴食品的业绩承诺相当于把部分溢价“后置”,若其完不成可冲回商誉,降低一次性风险。

记者注意到,煌上煌在2024年还曾筹划通过收购广东展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进军休闲食品领域。但是后因相关条款无法达成一致,该收购最终告吹。

煌上煌方面在今年5月份曾回应投资者,公司正在积极寻找优质的并购标的和项目。

除了收购之外,煌上煌在主业方面也进行了调整,比如品牌年轻化、商品企划优化、业态结构调整和服务管理升级。该公司将通过数据分析迭代选址标准;聚焦核心城市,从数量扩张转向高质量布局;重点开发机场高铁、大型商超等渠道。

路胜贞认为,煌上煌从数量扩张,进入到寻求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今年上半年业绩表现相对出色,是产品结构调整和经营模式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其优化上游采购产业链,获得良好议价能力的综合结果。门店的开开关关,是影响煌上煌业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爆品的打造,多品类多业态的产品组合延伸才是煌上煌赓续发展的新方向,反过来也是促进门店发展的新要素。

“建议煌上煌在产品结构上,增加健康、低脂、低盐产品,丰富口味和品类;在门店运营模式上,加强数字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优化门店布局;在营销方面,利用社交媒体等渠道加强品牌推广,开展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在服务上,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消费者体验。”詹军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