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秦玉芳 广州报道
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规模持续“双降”。普益标准检测数据显示,截至10月19日,全市场存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近7日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1.30%,环比下跌0.01个百分点;存续规模也从2024年年底的7.3万亿元以上下降至2025年三季度末的6.5万亿元左右。
在此背景下,部分理财公司开启自购模式。青银理财日前宣布,已投入2.5亿元自有资金用于申购公司发行的天天开薪系列理财产品。
收益、规模持续“双降”
三季度以来,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调。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现金管理类产品(未合并份额统计)共计存续6459只,其中人民币产品6425只、美元产品33只、澳大利亚元产品1只。从产品收益来看,人民币现金产品的收益依然处在较低水平,三季度人民币现金类产品(各份额分开统计)的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为1.358%,仅38只产品的三季度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超过2%,另有31只产品的收益率均值低于1%。
普益标准研究员刘思佳透露,理财公司发行的公募人民币现金管理类产品2025年9月月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1.33%,相比2024年12月月均7日年化收益率1.75%跌超40个基点。
苏商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杜娟认为,现金管理类产品年化收益率有下行趋势,与债券收益率下移、存款与同业存单收益率下移等有关。
在华宝证券研究创新部分析看来,受2024年2月理财通道类协议存款划入“同业存款”的监管新规、4月“手工补息”禁令影响,现金管理类产品借助保险资管配置高息协议存款的路径遭封堵,收益率中枢显著下移;叠加12月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倡议落地,进一步压低其同业存款配置利率,收益率中枢持续下行。
整体来看,受收益率下降影响,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加速下滑。刘思佳表示,从行业数据来看,今年以来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与规模均出现下滑,截至2025年9月末,全市场存续的现金管理类净值型产品规模在6.5万亿元左右,而2024年12月末水平在7.3万亿元以上,规模下滑相对明显。
刘思佳进一步指出,结合新发趋势与规模变动情况来看,部分投资者申购意愿或发生改变,在保持资金高流行性的基础上,出于对收益性的诉求,部分现金管理类资金或向每日开放型非现管产品方向转移,该类产品较现金管理类产品而言受监管约束相对宽松,配置风格灵活,所投资产范围更广,因此具备更大收益空间,在理财市场中的规模占比逐步提升。
华宝证券研究创新部也强调,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现金管理类产品确实面临一定的赎回压力。这一方面源于其收益率持续下行,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减弱;另一方面,随着权益市场回暖、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资金也在向资产和策略更为多元的“固收+”类、混合型等产品转移。
战略地位正在转变
在此背景下,部分理财机构宣布自购现金管理类产品坚定市场信心。
青银理财日前发布公告称,已主动投入自有资金2.5亿元,用于申购本公司发行的天天开薪系列理财产品。
青银理财方面表示,公司本次动用2.5亿元自有资金申购本公司发行理财产品的主要考量是由于自2024年10月起,活期存款利率持续下降,为提高公司自有资金收益率而进行的主动资产配置,该类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高于普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并且可以于T+1日赎回保证了公司自有资金的流动性,故考虑申购“天天开薪”系列货币类理财产品。公司希望通过此次自有资金申购行为,向市场及广大持有人传递:一是对自家理财产品投资管理能力的坚定信心。作为产品发行方,公司以真金白银投入,与广大投资者站在同一阵线,充分体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信念;二是对投资者权益的高度责任感。通过实际行动验证产品的安全性与收益性,为投资者提供更坚实的决策参考。
青银理财方面表示,本次自购为公司在市场利率持续下行背景下的主动配置行为,目前相关产品运作稳定,销售端暂未有明显变化。
华宝证券研究创新部分析指出,理财公司自购现金管理类产品,首要目的确实是未雨绸缪,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与储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集中赎回情况。具体而言,在面临赎回压力时,理财公司可通过主动“放弃”或“滞后”行使自身所持份额的赎回权,将更多流动性资源留给个人投资者,从而起到稳定产品运作、安抚市场情绪的作用。此举本质上是一种主动风险管理行为,不仅向市场释放出积极的稳定信号,增强投资者对产品流动性的信心,也反映出理财公司在负债端稳定性管理上的主动布局与防御意识。
易观千帆金融行业咨询专家王细梅也强调,当前,现金管理类产品整体呈现“量价齐跌”的态势;自购现金管理类产品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保规模”,通过展示与投资者共担风险的姿态,防范因收益率下行或市场波动可能触发的赎回压力。
不过,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也表示,未来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或进一步下降,但仍是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核心选项。部分机构尝试嵌入支付生态、快赎提速等场景化创新,以差异化服务维持竞争力。
华宝证券研究创新部进一步分析指出,基于现金管理类产品在收益和规模方面承压的现状,其在理财公司产品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正逐步转变:未来,现金管理类产品将不再单纯作为“规模贡献者”,而是更多承担起“客户黏性维护者”的角色。作为便捷的“活钱管理”工具,它仍是理财公司触达广大客户、稳固基础客群的重要入口,一方面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作为向权益类等产品引流的桥梁。因此,其战略价值已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增强客户黏性与服务衔接。
(编辑:张漫游 审核:何莎莎 校对:翟军)
-
2025-10-28 郝亚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