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海霞 孙吉正 北京报道
4月29日,伊利股份(600887.SH)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财报显示,2024年,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1157.80亿元,剔除商誉减值后净利润115.39亿元,增长12.2%。
2025年一季度,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330.18亿元,同比增长1.35%,扣非归母净利46.29亿元,同比增长24.19%,经营业绩双增。其中,液体乳、冷饮业务营收分别为196.40亿元、41.05亿元,均稳居行业第一;奶粉及奶制品业务表现亮眼,实现营收88.13亿元,同比增长18.65%。
透过这份“量质双优”的业绩可以看到,在此背后既有核心业务的韧性支撑,也暗含行业周期与消费转型下的深层挑战。《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从财务数据到战略布局,伊利的增长逻辑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其“全品类+全球化+技术驱动”的战略框架能否持续释放动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记者注意到,伊利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261.79亿元,同比增长2.44%。对比来看,2024年全年营收增速放缓,但伊利通过成本优化与高端化策略实现了毛利率提升131%至34.03%,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18.86%至217.4亿元。
此外,2025年一季度,公司降本增效成效显著,销售费用率同比降低152%至16.9%,管理费用率下降至3.86%,推动净利率提升至9%左右。高分红与回购计划进一步强化股东信心——全年拟现金分红77.26亿元,叠加20亿元回购,股东回报占利润比例达100.4%,上市以来累计分红508亿元,创中国乳业纪录。
从业务层面来看,伊利业务矩阵的“三梯队”结构(液体乳+冷饮、奶粉+奶酪、健康饮品+海外市场)在2024年呈现显著分化。
作为基本盘的液态奶营收750.03亿元,常温白奶市占率第一,低温酸奶份额提升1.3%,但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9.61%,暴露出消费降级对大众品类的冲击。
反观第二梯队的奶粉及奶制品业务营收296.75亿元,同比增长7.53%,成为核心增长引擎:金领冠婴幼儿奶粉双位数增长,成人奶粉连续十年市占率第一,佳贝艾特羊奶粉全球销量领先,奶酪2B业务增速超20%,验证了高端化与细分市场策略的有效性。
第三梯队的海外业务虽冷饮增长13%、婴配粉增长68%,但占比不足10%,非乳业务(如水饮、牛肉)仍处培育期。
据2024年年报披露,2025年伊利股份计划实现营业总收入1190亿元,利润总额126亿元,与2024年相比,分别同比提升2.8%、24.4%。
对此,伊利2025年战略将聚焦两大方向:功能性营养与乳深加工。但不容忽视的是,伊利的增长韧性仍面临多重考验。
首先,在消费端,新生儿数量下滑制约婴配粉需求,而成人奶粉需应对银发经济中精准营养需求的升级。其次,在成本端,原奶供应过剩导致零售价承压。再次,从竞争层面来看,飞鹤、君乐宝在奶粉研发投入与渠道下沉速度上的优势,可能稀释伊利的市场份额。最后,海外市场虽增速亮眼,但地缘政治与关税风险可能延缓全球化进程。
业内人士认为,从短期来看,伊利的奶粉业务与成本管控足以支撑业绩韧性;长期而言,其能否在研发投入、海外扩张与ESG实践中构建更深的护城河,将决定“全球乳业第一”目标的实现路径。
(编辑:于海霞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