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Q4财报:淘天货币化率提速 AI将成第二增长曲线
2025-05-16 04:05      作者:李立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李立 上海报道

5月15日,阿里巴巴(NYSE:BABA、HKEX:9988)发布2025财年第四季度(截至2025年3月31日,阿里巴巴财年与自然年不同步,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为2025财年)及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阿里巴巴第四季度收入2364.54亿元,同比增长7%;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净利润为298.47亿元,与上年同期净利润244.18亿元相比增长22%。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表示:“本季度和整个财年的业绩显示,‘用户为先、AI驱动’战略持续见效。”

此前资本市场多有关注的阿里巴巴的电商货币化率提速显著,该季度淘天集团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2%,达到710.77亿元。

由于第四季度营收不及预期,财报发布当天,阿里巴巴美股低开低走,跌超7%。

押注AI

财报显示,阿里巴巴2025财年第四季度营收为2364.5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218.74亿元增长7%。

具体到各个业务板块,维持匀速增长。淘天集团营收1013.6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32.16亿元增长9%;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营收为335.7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74.48亿元增长22%。

阿里云营收为301.2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55.95亿元增长18%,主要由更快的公共云业务收入增长所带动,其中包括AI相关产品采用量提升。

阿里本地生活集团本季度营收161.3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6.28亿元增长10%。菜鸟本季度营收215.73亿元,相较上年同期的245.57亿元下降12%。

由于此前阿里巴巴提出了聚焦核心业务的战略,电商、AI、云业务等相关核心业务的进展更受外界关注。

该季度阿里云收入加速增长至18%,在公共云收入增长带动下,外部收入同比增长17%,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阿里云全财年收入突破双位数增长。据市场分析机构IDC最新报告,阿里云市场份额连续三个季度回升。

4月,阿里开源新一代混合推理模型Qwen3(简称“千问3”),在多个权威榜单上,性能全面超越全球顶尖模型,展现出很强的技术竞争力。截至今年4月底,阿里通义已开源200余个模型,全球下载量超3亿次,千问衍生模型数超10万个,是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家族。

在财报发布后的分析师电话会上,吴泳铭分享了AI领域的两大最新趋势:一是在大中型企业,AI应用开始从内部系统向用户侧场景渗透;二是积极使用AI产品的客户,从大中型企业延展到大量中小企业。“2026财年,我们将继续聚焦电商、AI+云的核心业务增长,面向中长期,塑造以科技为核心动力的第二增长曲线。”吴泳铭表示。

此前,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面向未来承接AI需求增长和应用繁荣。

市场人士分析指出,随着AI需求的强劲增长,AI在千行百业加速落地,将有助于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长期目标。阿里巴巴的“AI驱动”战略给自身和行业都带来清晰的增长前景。

淘天变现提速

在过去一个财年,作为阿里巴巴真正的核心业务,淘天集团的变现效率也是资本市场集中关注的问题。

财报显示,2025财年第四季度,淘天集团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2%,达到710.77亿元。本季度,淘天88VIP会员数超5000万人,持续保持同比两位数的增幅。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主要由货币化率同比提升所带动。货币化率的提升得益于基础软件服务费的影响,以及“全站推广”的渗透率提升。商家获益于“全站推广”的使用便捷性和市场营销效率的提升。

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吴泳铭曾表示,从这个季度开始,针对提高货币化率和商业化措施会开始加速。据其介绍,这些措施主要包括直播、百亿补贴等新产品形态的变现,全站推广全面上线,以及淘宝、闲鱼平台向商家征收千分之六的基础软件服务费。

2024年4月,阿里妈妈面向淘系商家推出营销工具“全站推”亦被认为是阿里巴巴提升变现效率的重要手段。“全站推”最大的不同在于将淘系免费和付费的流量池打通,以付、免联动的形式助力商家实现确定的ROI(投资回报率)。

“通过投放‘全站推’,商家能在淘系实现确定的ROI,有可能进一步推动商家在淘宝的投入,帮助其实现更多收入,提升货币化率。”有资本市场人士对记者分析称。

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在电话会上解释了“商业化率持续提升”的进展:“过去的一年里,我们通过比如‘ 全站推’产品,一些过去传统广告产品没有很好商业化的卖家实现了更好的变现。”

蒋凡透露:“比如一些白牌卖家,在这些卖家上的商业化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他看来,去年对支付手续费进行了收取,对整个的商业化率也有阶段性帮助。

“我们希望通过用户体验的提升、商业模式与商业效率的优化,促使GMV(商品交易总额)增长,保持市场份额稳定。在此基础之上,去做更多商业化产品、商业化模式的尝试。比如AI相关的尝试,不断地通过创新、通过商业效率的提升,从而创造更多的变现可能性。”蒋凡表示。

值的注意的是,蒋凡还回应了日前的“即时零售”大战,称这是阿里巴巴明确推进的一个战略规划。“淘宝已经拥有一个非常广泛的用户基础,我们非常自然地把‘即时零售’作为一项新服务或者新品类,纳入到淘宝平台上。”在他看来,从长期看,此举会对淘宝的活跃度、用户的规模有更好的促进。

“在远场、近场,电商会有更多结合的可能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重心会在积极投资上,把更多淘宝用户转变成‘即时零售’的用户。”蒋凡进一步表示。

(编辑:吴清 审核:李正豪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