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重点房企拿地额攀升 销售端盼政策进一步发力
2025-07-02 05:07      作者:吴静 卢志坤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吴静 卢志坤 北京报道

今年上半年,在央国企带动下,土拍市场呈现结构性回暖,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核心城市频现高溢价地块。

不过,与火热的土地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销售端已呈现边际回落现象。市场机构统计显示,上半年百强房企操盘和全口径销售额同比降幅均超10%,急需政策进一步发力。

重点房企拿地总额同比增长33%

2025年上半年,多数城市住宅用地成交面积仍在缩量,但在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供应增加带动下,300城土地出让金同比明显增长。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市场机构中指研究院获得的数据显示,上半年TOP100企业拿地总额5065.5亿元,同比增长33.3%,增幅较上月扩大4.5个百分点。受上年低基数影响,TOP100企业拿地同比增幅较上月扩大。

从新增货值来看,保利发展、绿城中国和中国金茂位列前三。2025年上半年,保利发展以899亿元新增货值占据榜单第一,绿城中国以831亿元新增货值位列第二,中国金茂新增货值规模为749亿元,位列第三。

拿地企业仍以央国企为主,拿地金额前十企业中8家为央国企,TOP10企业2025年上半年新增货值总额6019.9亿元,占TOP100企业的41.8%。

上半年9家房企拿地金额突破200亿元,中海、保利发展均超500亿元,绿城、金茂紧随其后,均超390亿元。

部分民企亦有一定投资强度,如滨江集团拿地金额位居前十,邦泰集团、大华集团等也进入拿地金额前二十。

房企拿地进一步聚焦,上半年TOP20城市出让金占全国比重超65%。土拍热度方面,市场热度多集中于核心城市优质地块,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地是房企重要布局区域,这些城市优质地块往往实现高溢价出让,但核心城市郊区地块及大多数城市土拍仍保持平淡。而多数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则继续以底价成交为主。

重点企业拿地主要集中在北京、杭州、上海、成都等核心城市。比如招商蛇口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四个城市拿地金额均进入前十,其中在南京位列第一。

市场机构克而瑞一位研究员指出,从房企角度来看,接下来去库存和优化库存结构仍是行业主旋律,多数房企将维持审慎的投资策略,将销售回款和现金流安全置于首要位置。

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预计市场格局将进一步分化,资金实力雄厚的央国企将继续主导土地市场,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核心区域优质地块,而少数财务稳健的头部民企则可能选择性参与竞拍,但整体投资力度有限。

销售层面盼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从销售端来看,去年“9·30”政策效应已逐渐弱化。克而瑞数据显示,上半年百强房企累计实现操盘销售额16526.8亿元,同比下降10.8%。其中,6月单月操盘销售额仅3389.6亿元,同比下降22.8%,这一降幅较5月扩大了14.2个百分点。

中指研究院统计的全口径销售额数据亦显示,上半年,TOP100房企销售总额(全口径)为18364.1亿元,同比下降11.8%,降幅较1~5月扩大1个百分点。6月单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18.5%,较5月单月降幅扩大1.2个百分点。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介绍,从销售节奏来看,上半年TOP100房企销售额呈现前高后低态势,一季度销售额降幅缩小,二季度销售额降幅再现扩大态势。个别房企销售表现较为亮眼,比如越秀、建发、华发、象屿地产等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0%左右,中国金茂增长20%左右,厦门国贸地产、中国中铁等增长超过了30%。

城市之间的销售分化仍在加剧。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上半年,20家代表房企47.8%的销售业绩来源于二线城市,为主要业绩贡献来源,但同比下降6.8个百分点;一线城市销售业绩贡献率同比增长9.0个百分点至40.0%,增速显著。

行业人士指出,代表房企开发业务更加聚焦核心一、二线城市,重点布局经济增长好、有产业支撑的高能级城市,同时采取“以销定投”的投资策略,关注“主流城市、主流地段”,确保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分企业来看,招商蛇口、越秀、中建壹品、中国中铁深耕一线城市,一线城市销售贡献率均在50%以上;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润置地、保利置业、中建东孚一线城市销售贡献率均超40%。

业内认为,三、四线城市成交规模仍将延续筑底行情,经历了近两年的调整,多数城市正在探底,整体楼市回暖仍有待核心一、二线城市热度传导。

据了解,自去年“9·30”政策以来,销售端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出现回暖迹象,不过今年楼市销售出现了边际回落现象,急需政策进一步发力。

刘水表示,从房企销售来看,下半年房企销售仍然面临很大压力,如果政策给予进一步更大力度支持,房企销售降幅或会改善。

(编辑:卢志坤 审核:童海华 校对:张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