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曲忠芳 上海报道
“与大语言模型相比,音乐大模型的不同在于它对于人类审美的要求特别高。”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自由量级CTO兼执行CEO姜涛博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文本或视频的质量通常会有一个客观的指标来评价高低,而音乐却并不是这样,它需要专业的音乐人,目前我们的策略是与上海音乐学院及其他高等院校合作,组织了一大批音乐素养高的老师来参与到音乐大模型的训练调优中,使它能够达到专业音乐人的水准。”
自由量级创立于2023年7月,去年年底已完成自研大模型备案。本次WAIC英文主题曲《AI For Good》的词曲制作和演唱部分均由自由量级旗下“音潮”大模型完成。截至目前,自由量级依托大模型孵化的两款应用已上线,包括一站式音乐创作消费平台“音潮”和AI原生内容创作与分享平台Agent“PI”。
在采访中,姜涛向记者表示,音潮大模型的方向是要实现“音乐平权”。他解释道:“之前你想做一首歌,或者用一首歌曲记录自己的生活故事几乎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成本高,做一首歌可能需要花费几万元,制作周期往往在两三周的时间。然而,当音乐大模型出现后,现在我们只需要通过一款App应用输入文字写下故事,大模型帮它优化润色后,就可以直接生成一首成品歌曲。”
当被问及公司的商业模式时,姜涛表示,在B端提供API接口服务,对于用户的话听歌不需要费用,歌曲音乐创作如果被其他用户听到,会有一些分成,创作者可以在社区中获得收入,打造自己的IP。与此同时,产品曲库API也会面向电商等平台销售,目前这部分已经有一定的收入了。
IIM信息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全球及中国音乐大模型技术发展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显示,全球音乐大模型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187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约32%,报告认为,音乐大模型作为生成式AI的核心细分领域,将在2025年实现技术突破与规模化商用。
记者了解到,美国音乐生成初创AI企业Suno自2023年年底上线后迅速走红,也使AI音乐生成赛道被资本和产业界关注,随后众多参与者涌入。在国内市场,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字节跳动、昆仑万维等企业加速布局,同时还有很多初创型团队涌现,而音潮也正在这一波浪潮中面世的。
姜涛表示,音潮旨在打破音乐单向传播的传统模式,让用户既是音乐内容的消费者,同时能够便捷地成为创作者与参考者。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创新的版权与激励机制,确保音乐作品的版权收益核心归属于创作源头——用户本身。与此同时,音潮平台还基于用户账户身份和作品完整生成记录,向用户提供唯一歌曲创作凭证。
(编辑:张靖超 审核:李正豪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