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投资端 非上市人身险上半年盈利近300亿
2025-08-16 02:08      作者: 陈晶晶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陈晶晶 北京报道

近日,非上市人身险经营数据出炉,整体而言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传递出保险行业整体回暖的积极信号。

根据已披露保费收入和净利润的59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合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8%至7634亿元,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34%至约293亿元。

不过,《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现,这293亿元的净利润中,有约280亿元来自盈利排名前10的险企。其中仅泰康人寿一家便盈利159.97亿元,是非上市人身险企中唯一净利润超百亿元的险企,另外,中邮人寿也稳居保费与利润前列。

从市场格局看,行业“头重脚轻”特征明显,非上市险企头部机构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另外有20余家中小险企净利润出现亏损。

多家人身险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主要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与资产配置优化等多重因素,净利润实现较快增长。

头部前10机构占据行业九成净利润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已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59家非上市人身险企共计约7634亿元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8%。其中,有32家险企保费收入实现同比增长,27家出现有不同程度下降。59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实现的293亿元净利润中,有约280亿元来自盈利排名前10的险企。

泰康人寿、中邮人寿两家保费收入持续在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中领跑,上半年分别实现1309.7亿元、1180.8亿元保险业务收入。紧随其后的信泰人寿保费收入357.24亿元,与同期基本持平。之后,“银行系”险企建信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农银人寿分别实现338亿元、334.7亿元、326.1亿元保费收入,数据相近。

保费收入在200亿元左右的险企分别是招商信诺人寿256.5亿元、中意人寿保费收入236.11亿元、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222.5亿元。此外,中宏人寿、中信保诚人寿、利安人寿、长城人寿、中荷人寿、光大永明人寿等险企保费收入亦超过百亿元。

从净利润数据来看,今年以来,保险机构陆续实行新会计准则,利润表现波动明显。

今年上半年,披露净利润数据的59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合赚约2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约234%,其中有38家险企实现盈利,非上市险企头部贡献绝大部分。

据记者统计,有10家险企合计净利润达280.34亿元,占行业总利润的95%。其中,泰康人寿以159.97亿元净利润居首,同比增长164.5%。中邮人寿以净利润51.77亿元位列第二,同比下降9.01%。盈利10亿元左右的险企分别为工银安盛人寿净利润12亿元、中意人寿净利润10.94亿元、中信保诚人寿10.2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中小公司盈利改善明显,实现了由亏损转为盈利。其中泰康养老从2024年上半年亏损14.5亿元到2025年上半年盈利4.22亿元。弘康人寿从2024年上半年亏损0.98亿元到2025年上半年盈利3.58亿元。东吴人寿从2024年上半年亏损2.43亿元到2025年上半年盈利0.15亿元。

对此,弘康人寿方面对记者表示:“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与资产配置优化等多重因素,公司投资端表现稳健,经营稳健,净利润实现增长。”

东吴人寿方面对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优服务、强管理’的经营主线,推动落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战略,促进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推动资负联动和算账经营,夯实内控管理体系。”

同时,多家中小险企利润同比增长幅度较大,例如幸福人寿净利润实现4.13 亿元,同比增长492.63%。中宏人寿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344%。

中宏人寿方面对记者称:“2025年上半年,公司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包括积极的费用管控举措、通过规模效应改善费差损益、维持高质量的保单品质、改善投资收益等,上半年实现盈利2.22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此外,亦有不少险企净亏损进一步扩大,比如中银三星人寿、三峡人寿、爱心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鼎诚人寿、长生人寿等15家险企。

投资收益率中位数连续3年提升

投资收益率不仅关乎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稳健经营,更直接影响着保险客户对产品的信心与选择。

记者统计发现,2023年、2024年上半年,非上市人身险企投资收益率的中位数分别是1.90%、1.95%,而今年上半年,这一数据是2.04%,提升明显。同时,今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投资收益率表现趋于集中,去年同期出现的“零下”的情况已不复存在。

数据显示,上半年,59家非上市人身险企投资收益主要集中在1%—3%,其中投资收益率2%—3%最集中,共有26家公司,较2024年同期增加5家。3%—4%险企数量也从去年同期4家增至今年上半年5家,包括利安人寿3.22%、君龙人寿4.67%、国民养老保险3.01%、幸福人寿3.08%、北京人寿3.65%。

而小康人寿、弘康人寿、华贵人寿、东吴人寿、信美相互人寿、中宏人寿等26家险企投资收益率处于2%—3%。工银安盛人寿、国宝人寿、中信保诚人寿、鼎诚人寿、泰康人寿等23家险企投资收益率高于1%但不足2%。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收益率不足1%的险企由去年同期的5家已经减少至3家,爱心人寿、恒安标准人寿、和泰人寿综合收益率分别为0.97%、0.97%、0.96%。

需要注意的是,另一重要指标——综合投资收益率,与投资收益率相比,其计算公式中包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净额”,是对一家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情况更全面地反映。

不过,据记者统计,2025年上半年,仅有13家非上市人身险企综合投资收益率同比上行,其余46家同比大幅下滑。例如复星联合健康险从2024年上半年9.55%降至2025年上半年2.75%。恒安标准人寿从2024年上半年8.35%降至2025年上半年2.19%。中意人寿从2024年上半年7.05%降至2025年上半年2.80%。

从综合投资收益率区间分布看,2024年上半年,有12家非上市人身险企综合投资收益率超过7%,而今年上半年综合投资收益率在6%以上的险企已经降至1家,即长城人寿综合投资收益率6.82%,较去年同期的2.99%大幅上升。综合收益率超过5%的仅有两家,即小康人寿综合投资收益率达到5.53%,较2024年同期的4.68%有所提升;光大永明人寿2025年上半年综合投资收益率为5.10%,较去年同期的4.35%小幅增长。

而综合投资收益率在4%—5%的险企由2024年上半年11家缩至2025年上半年3家。综合投资收益率在3%—4%的险企从13家降至6家。2%—3%的险企数量大幅增加,从9家跃升至26家,成为2025年上半年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集中区间。显然,这些数据均表明,大部分险企的综合投资收益率出现了显著下滑。

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影响综合投资收益率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债券利率。

由于债券的票面价值与市场利率成反比,因此,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债券价格下降,环比出现浮亏,这部分浮亏导致部分险企综合投资收益率降低。而债券属于保险公司的资产端“压舱石”,因此,债券大幅波动下,综合投资收益率亦下滑。

例如农银人寿就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解释:“由于市场利率大幅波动,2025年一季度综合投资收益率为-0.43%,截至2025年4月29日累计综合投资收益率为0.81%。”

此外,综合投资收益率的影响因子不仅仅是债券,权益类资产同样对其有影响。

根据要求,境内外同时上市以及在境外上市且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险企应当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非上市险企最晚应当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IFRS9。

新会计准则下,债券、股票可以被指定为FVOCI资产,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随着高股息股票成为人身险企重要投资标的,被计入FVOCI里的浮盈、浮亏,亦反映在综合投资收益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