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管理层迭代 直面业绩与行业周期双重考题
2025-09-13 04:09      作者: 阎娜 孙吉正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阎娜 孙吉正 成都报道

近日,蒙牛乳业(02319.HK,以下简称“蒙牛”)发布公告,正式任命沈新文为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及首席财务官,接替因届退休年龄而离任的张平。此举标志着蒙牛顺利完成核心财务岗位的交接。

自去年3月高飞出任总裁,到后续庆立军接任董事长,再到此次沈新文履新,蒙牛在一年半时间内完成了管理层迭代,形成了以70后为主的青壮派领导团队。

乳业专家宋亮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沈新文拥有丰富的履历和深厚的财务专业背景,他在蒙牛未来的财务管理和战略规划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随着新管理团队全面到位,蒙牛的管理层信心与管理基础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原奶价格同比下降,供给仍阶段性过剩,需求复苏未及预期,供需不平衡挑战仍存,乳制品行业短期内仍面临压力。蒙牛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营收同比下滑6.95%,归母净利润下滑16.37%。如何引领蒙牛应对行业周期性挑战、实现业绩企稳回升,将成为新领导班子的首要任务。

高层变动落定

资料显示,在退休之前,张平已在蒙牛负责财务工作长达11年。随着新老首席财务官交接完成,蒙牛核心管理团队已全面焕新:董事长庆立军、总裁高飞以及首席财务官沈新文共同组成新一届领导班子。

复盘新管理团队的背景可见,蒙牛主要股东中粮的影响显著。新班子成员普遍具有中粮背景,并在快消行业拥有丰富经验,整体形成互补的管理结构。公告显示,沈新文是位“中粮系”老兵,历经商业、地产、工程、饮料等多条业务线历练,履历集中在财务领域。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沈新文的加入,预计将有助于蒙牛加强成本管控、推动海外业务整合、优化财务状况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具体来看,新班子成员多数在食品、配料等相关领域具备数十年经验:庆立军曾负责中粮可口可乐战略相关工作,擅长长期规划与资源整合;高飞则在乳业深耕20余年,2016年开始,高飞担任蒙牛集团副总裁、常温事业部负责人,并成功打造“特仑苏”等明星单品。

张毅指出:“新团队背景多元,在战略、业务和财务等板块各具专长,新高管成员在各自管辖的业务范畴内拥有最高职务,有望提升蒙牛的战略前瞻性、执行力和跨部门协同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蒙牛旗下的现代牧业最近也公布了一则人事任命:自9月1日起,赵杰军因个人健康辞去中国现代牧业非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及提名、战略与发展委员会主席职务,转任内蒙古爱养牛科技专家顾问;陈易一将接任他的职务。蒙牛官网显示,陈易一于2021年加入蒙牛,为蒙牛副总裁、集团战略管理负责人。

业内观点认为,陈易一同时担任妙可蓝多和现代牧业的董事,这也表明蒙牛正加强对已收购企业的管控与协同,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

除蒙牛外,今年以来,乳业人事变动频繁,包括现代牧业、原生态牧业、西部牧业、澳亚集团、三元食品、李子园等10余家企业。

在宋亮看来,行业高层变动反映了三大趋势:一是企业借助人事调整推动战略与产品结构转型;二是通过管理层更迭引入新的风格与市场策略,以应对新环境与新挑战;三是借助人事机制优化内部管理架构,提升运营效率和执行力。

主营业绩承压

在人事任命公布的同一天,蒙牛还发布了上半年业绩,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6.95%至415.67亿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两年间营收规模缩水近百亿元。其中,作为营收 “压舱石” 的液态奶业务,上半年表现持续疲软。数据显示,液态奶业务收入同比减少 11.2% 至 321.92 亿元,液态奶业务也是蒙牛上半年唯一下滑的业务板块。

对此,蒙牛在财报中给出了明确解释:一方面常温奶消费需求疲软,市场增长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乳制品行业竞争加剧,尤其常温奶赛道,蒙牛维持市场份额的压力大增。

受行业内部竞争压力影响,蒙牛也不得不加入降价行列。其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5月已对部分常温产品进行降价,预计影响将在下半年出现。价格调整之下,或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宋亮认为,蒙牛液态奶业务下滑主要受外部因素影响,包括新兴业态对传统模式的替代以及自有品牌产品的冲击。

具体而言,乳企所依赖的传统渠道受到线上平台、仓储会员店及零食量贩渠道冲击。此外,盒马、山姆、胖东来等新兴渠道发展的自营乳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传统品牌的市场空间。

业务结构失衡同样是关键内因。尽管蒙牛的冰淇淋、奶酪、奶粉三大业务实现增长,但三者合计营收不足80亿元,不足液态奶业务体量的四分之一,难以填补核心板块的缺口。

对于上述情况,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认为,当前,高端乳制品销量下滑;基础白奶市场饱和、人均占有量高,增长空间有限。更核心的是产品结构失衡:我国白奶人均消费接近世界平均,但奶酪远低于国际水平,仍处1.0阶段,产销错配制约行业发展。尽管国家提升乳业国标保障品质,但产品结构单一仍是短板,头部企业亟须优化结构以实现可持续增长。

并购遗留问题也在持续拖累业绩。为快速补全业务版图,蒙牛过去通过资本运作频繁扩张:2013年收购雅士利补奶粉短板,2019年拿下贝拉米,2021年控股现代牧业强化奶源,还收购圣牧高科、增持妙可蓝多,布局海外工厂与品牌。

但在行业下行期,这些并购未达预期,反而拖累利润。去年,受子公司贝拉米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亏损,以及应占联营公司亏损影响,蒙牛2024年净利润同比暴跌97.83%。今年上半年,现代牧业净亏损 9.1 亿元,蒙牛作为联营方承担5.45亿元亏损,抵消了原奶降价的成本红利。

为缓解压力,蒙牛已启动资产优化。上个月,蒙牛以12亿元出售雅士利旗下新西兰Pokeno工厂,该价格仅为2013年收购价的9.6%。蒙牛称此举是主动优化资产组合的一部分。

对于蒙牛未来的并购策略转向,宋亮预计,蒙牛未来收购将更注重产业结构优化,推进传统业务去产能、加快新业务和技术布局,以“一体两翼”策略加速国际化和功能营养产业发展,主动适应市场新趋势。

“一体两翼”战略待考

面对业绩压力与并购遗留问题,蒙牛新管理层在近期业绩会上表示,将继续推进“一体两翼”战略,并通过精细化运营加强成本控制,以期在行业调整阶段找到突破路径。

“一体两翼”战略于高飞担任总裁后进一步明确:“一体”指聚焦常温、低温、冰品、鲜奶等六大核心业务,在巩固液态奶优势的同时推动多元化;“两翼”则布局大健康赛道与国际市场,旨在打造新的增长引擎。

产品创新方面,主要体现在SKU的快速扩容。今年以来,蒙牛常温事业部推出72款新品,鲜奶板块上市了15款新品,冰品上市了20余款创新产品。国际化布局则借体育营销发力,蒙牛陆续成为卡塔尔世界杯、2026美加墨世界杯全球官方赞助商等。

在渠道端,蒙牛加速布局新兴渠道。蒙牛方面表示,构建了“线上网销商、线下经销商”的销售模式;并加速开发针对会员店、零食量贩、即时零售等新兴渠道的定制产品。

此外,蒙牛还加大了对B端业务的投入,成立专门事业部“奶立方”,并与百胜中国、蜜雪冰城、霸王茶姬、星巴克等头部品牌合作,提供专业乳品解决方案。不过,乳业B端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除伊利、蒙牛、光明等一线品牌外,君乐宝、飞鹤等企业也纷纷布局该领域。例如伊利便推出了面向B端的专业品牌“伊利索非蜜斯”。

宋亮表示,蒙牛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有助于实现规模效应,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B端业务的长期盈利虽受国内外奶源价格影响,但中长期对蒙牛盈利具有支撑作用。面对市场竞争,蒙牛需持续优化原料成本、产品品质与工艺水平。

行业整体仍面临较大压力。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刘江毅曾指出,当前困境一方面源于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严峻、消费增长乏力;另一方面也与乳品供需结构矛盾有关,呈现液态奶销售下滑与高端乳品依赖进口并存的局面。

高飞在业绩会上坦言:“奶业周期比我们预期中更长,也更具挑战性。”这支新领导班子能否带领蒙牛在行业周期中持续发展,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