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多部门发布指导意见 加快推进质量认证数字化发展
2025-09-15 11:09      作者:许礼清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许礼清 北京报道

9月1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对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质量认证数字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作了具体的阐释。

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司长姚雷介绍,质量认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促进贸易便利的基础性制度,本质属性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市场经济越成熟、产业分工越细致、产品和服务供给越丰富、消费者需求越多样,质量认证的价值和作用就越大。

2035年全面建成质量认证数字技术体系

据姚雷介绍,制定《指导意见》的背景是,随着数字经济特别是数字中国战略深入推进,传统质量认证体系在服务新型工业化、智慧社会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显现出适应性不足、响应不够及时、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方面获悉,在总体要求方面,《指导意见》分两个阶段设定了具体目标:到2030年,逐步完善新业态下的质量认证数字化建设顶层制度设计,健全数字化评价规则和技术规范,探索形成认证赋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优良案例;到2035年,全面建成层次清晰、守正创新的质量认证数字技术体系和实施体系,加快构建高水平新型质量基础设施,充分适配各行业各领域发展需求。

重点任务则涵盖四大方面:一是促进质量认证行业自身加速发展,推动数字技术在质量认证领域的创新应用;二是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能力认证和工业操作系统认证体系建设;三是筑牢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根基,加强操作系统、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认证关键技术创新攻关;四是强化数字资源应用,推进质量认证大数据体系建设,打造智慧监管新模式。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联合各有关部门加强《指导意见》的宣贯实施,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开展质量认证数字化应用发展,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姚雷表示。

推进商用密码认证体系建设

《指导意见》中提到,创新评价技术,推进商用密码认证体系建设,探索零信任、区块链和隐私计算等可信数字化认证。

此外,据国家密码管理局二级巡视员杨超介绍,密码作为国际公认的维护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直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2020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规定,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密码管理局建立国家统一推行的商用密码认证制度,并对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社会公共利益的商用密码产品实施强制认证。

“商用密码认证体系建立实施以来,有效激发了商用密码经营主体活力,丰富了商用密码产品供给,拓展了商用密码应用领域,在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服务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商用密码产业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杨超表示。

据杨超介绍,商用密码认证体系自2020年建立以来,已累计发放认证证书6000余张,年均保持30%以上增长率,安全二级以上密码产品占总发证量的近80%,安全三级密码产品年均增长率近60%,产品形态涵盖密码芯片、系统、模块等多种类型,在金融、能源、政务、民生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提升了网络与数据安全保护水平。

杨超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指导意见》要求,紧盯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发展需求,不断丰富商用密码认证供给,持续推动商用密码泛在化应用,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用密码认证体系。”

技术是质量认证数字化的“发动机”

在《指导意见》当中,“技术”二字一共出现了20次。

市场监管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莉表示,过去,质量认证更多依赖人工审核、纸质记录、线下交互,难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要求,质量认证数字化刻不容缓,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重塑认证体系的运行方式。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使认证活动“过程可记录、数据可分析、风险可预警”,可以有效构建数字化管理闭环,并降低企业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其次是提升认证服务效率与能力。智能化产品与工具可实时处理海量审核数据,自动化生成审核报告,并实现远程协同审查,大幅压缩传统现场审核周期及差旅成本,实时响应全球客户需求,推动行业从人力密集向技术驱动转型。

最后是强化认证结果技术公信力。依托区块链存证、智能分析和决策机制等,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构建起由技术赋能的权威认证体系。

下一步将聚焦智能感知与数据采集技术、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技术、认证过程提效与便利化技术、链式思维与产业融合技术。

“总之,技术是质量认证数字化的‘发动机’,关键技术突破是质量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而‘四链融合’则是确保发动机持续高效运转的最佳模式。”李莉表示。

(编辑:刘旺 审核:孙吉正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