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封莉 北京报道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10月17日召开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人民银行将在年会上举办突出央行特色的“变局下的国际金融治理与合作”主场论坛,从央行视角出发,着眼全球金融治理,并将在金融街论坛期间发布一系列金融标准。
据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李克歆介绍,近年来,人民银行支持北京市打造科技金融发展高地。在科技金融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持续探索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有关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北京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速约15%。截至2025年9月末,北京地区各类主体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超过2100亿元。
“优化中关村示范区外债便利化政策,满足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处于发展初期、轻资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李克歆表示,在普惠金融方面,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系列政策支持北京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
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人民银行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聚焦重点领域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有力支持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和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
李克歆表示,人民银行支持北京市打造科技金融发展高地。近年来,人民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出台了很多政策,持续探索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立足北京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好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作用,更好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聚焦这一重点,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比如,联合相关部门建立科技金融综合评估机制,统筹评估银行、保险、证券和基金等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的成效,推动“股、贷、债、保”联动,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优化中关村示范区外债便利化政策,满足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处于发展初期、轻资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同时,人民银行支持北京市设立“北京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运用科技手段防范金融风险。
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北京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方面,除科技金融以外,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方面,人民银行也做了一些工作。
比如,在绿色金融方面,聚焦北京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试点生物多样性金融标准,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北京市绿色贷款余额近2.4万亿元。
在普惠金融方面,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截至8月末,北京市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3.5%和8.8%;创业担保贷款余额同比增长接近40%。
在服务消费与养老方面,人民银行设立了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扩大服务消费供给、提振服务消费需求。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指导商业银行用好用足再贷款政策,目前,北京地区银行新发放的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贷款累计超过140亿元。
在数字金融方面,北京市大力推动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截至2025年8月末,北京市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近2000万个,累计交易5.4亿笔,交易金额近3000亿元,支持受理数字人民币的商户近200万家。
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比如针对北京跨国公司比较多的特点,金融管理部门不断优化跨国公司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支持北京市率先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和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目前已有105家跨国公司参与试点,惠及5000余家境内外成员企业。
在市场准入方面,支持外资支付机构贝宝支付、外资信用评级机构标普和惠誉在北京落户。针对北京市对外活动多、境外来宾多的特点,人民银行支持北京市在首都、大兴两大机场,建设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和支付服务示范区,助力北京市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全球旅游目的地。
将在金融街论坛期间发布一系列金融标准
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街论坛的共同主办单位。据李克歆介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去年在金融街论坛上作了主题演讲,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今年,潘功胜将继续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作主题演讲。此外,人民银行还主动承办了多场活动,目前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计划安排有序落实。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除主场论坛外,人民银行还将在年会期间举办成方金融科技论坛。论坛以“深化运用金融科技 推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主题,展示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及创新监管工具等方面的良好经验,加强行业交流互鉴和政策权威解读,促进金融行业科技水平整体提升。
李克歆表示,中国人民银行还将在金融街论坛期间发布一系列金融标准。除人民银行承办的上述两个活动外,人民银行领导和相关司局负责人还将在论坛期间出席2025中阿投资合作论坛、金融创新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议等多场活动。
(编辑:吴婧 审核:朱紫云 校对:颜京宁)